第六一九章 梁山归顺

    第六一九章 梁山归顺 (第2/3页)

这样的两名高手栖身之处,肯定不会是什么三脚猫水准的山寨。

    “招安之事,我并不需要官家和诸公大动干戈。尤其是如今,大名府以北,官吏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正是缺人的时候。所以,官家不妨发一张诏书给我。就说若是能收复北方各府,并且击退辽国兵力,就将收复北方各府的官员名额拿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受招安的诸位头领。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何智看了一眼徽宗皇帝与在场的诸位官员,笑着问道。

    徽宗皇帝对于何智的提议自然是满意的,甚至可以说他在听何智说完之后,就已经想要赞成了。在徽宗皇帝看来,大名府以北的那些州县,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守备、收复的话,那么就等于是已经丢了!

    现在何智凭空变出一支兵马来替大宋守卫北部边境,所需要的条件,仅仅是在收复的领土上拿出一些官员名额来赏赐给作战的将领,徽宗皇帝觉得这样的条件简直就是优厚到已经不能再优厚了,他完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拒绝。

    不过,旁边那几名紫袍文官显然并不是这样想的。在这些文官眼中,大宋朝的所有官员,最好都应该是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才好。

    即便是那些参加过武举考试,从武举中杀出来的良家子们,这些文官们都极看不上眼,不愿意将能够掌握实权的官位分给这些武人,就更别提从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招安来的草寇了!

    对于文官们来说,最好的就是招安了草寇之后,他们就各自回家种地!对朝廷能够留下他们一条性命感恩戴德就行了,别的条件最好是什么都不要有!

    当然了,文官们也都很清楚,他们这样的想法也纯粹就是想象一下而已,根本就不现实。招安草寇,无论如何朝廷都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对于何智所说的条件,这些文官么仔细斟酌了一阵,终于还是决定捏着鼻子答应下来——事实上,这也是与北宋末年的政治环境有关。

    北宋发展到这个时代,经过宋徽宗与蔡京两个人的几番蹂躏,官场上能够如同仁宗年间那样铁骨铮铮的文官已经没剩下几个了。绝大部分文官都是阿谀奉承之辈。他们本身就没什么风骨,自然也谈不上坚持。眼看着皇帝与何智两个人都对招安草寇的事情兴趣十足,蔡京蔡太师又没有表示出明显的反对,其他人自然也不愿意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好,既然诸位卿家无人反对,那就按照国师的意思去办。”徽宗皇帝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立刻就让旁边的大太监铺开一张纸,当场给何智写了一张手诏。

    随后政事堂诸公过目,将这份手诏拿回去誊抄、签押、用印……一系列的流程走下来。大约两个时辰之后,一份同意招安的圣旨就已经火热出炉。

    不过,何智作为大宋国师,陆地神仙,他当然不可能自降身份,去做“招安”这种事。所以,正式出使梁山,招安梁山好汉的责任,终究还是落到了在场的官员们身上。

    原本按照蔡京的意思,这件事既然是为了抵抗辽国而办,那就应该是由太尉高俅出面——这个决定实际上本身就隐约包含着大宋科举出身的文臣们对高俅这种幸进之徒的鄙夷。

    但何智很清楚,高俅这厮或许溜须拍马有一套,但是如果把梁山招安这事儿交给他,恐怕分分钟要被他把事情搞砸!

    别的不说,如今在梁山上的几个大山头里,身为“老梁山派”领袖之一的林冲,可是对高俅恨之入骨!看到高俅这厮,林冲不冲上去一刀把他宰了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于是最后说来说去,在何智的推荐之下,徽宗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位年轻的文官作为使者,全权负责招安梁山的事宜。而这位年轻的文官便是在徽宗政和二年中了进士,现在正担任起居郎的李纲。

    拿到圣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