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工设想

    第三章 军工设想 (第2/3页)

着朱慈炅的手,走到武器堆里,一一介绍这些武器的名字。

    什么拐子铳、迅雷铳、掣电铳、三眼铳、五雷神机、佛郎机炮、红夷大炮......看他熟悉的样子,这枪炮还真有可能是他自己做的。

    明熹宗好像很忙,他简要的把所有的枪炮介绍完,又嘱咐了几句,便匆匆的走了。

    朱慈炅一点都不在意便宜父皇来去匆匆,他就是想看看大明的热武器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就打不过冷兵器了。

    作为一个大型军工厂的工艺工程师,不敢说自己是武器专家,枪炮的基本原理他还是懂的。

    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没什么好看的,那都是外国人做的,明朝历史上就没有大规模仿造过。

    这枪械才是关键,他走到枪械中间,仔细的查看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的脸色变白了,而且越看越白。

    他清楚的记得:热武器是因为在射程、穿透力、射速、精准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弓弩,才成为战争主导的!

    看着些木枪的模型:枪管这么短,连膛线都没有,射程肯定没有弓箭远!

    还有这一粒粒的圆形子弹,怎么跟箭矢比穿透力?

    而且,这些木枪竟然都是火绳枪,平均一分钟能发一发出去就不错了,怎么跟弓弩比射速?

    最夸张的是所有的木枪都没有准星,这存在精准度吗?

    朱炅只感觉到一阵后怕,拿这样的武器拿去和敌人战斗,想不输都难啊!

    难怪热武器的明军打不过冷武器的清军,你拿这些烧火棍子上去有什么用?

    打人家步兵,你连人家的盾牌都打不透。

    打人家骑兵,瞄准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打的中?你这还没开两枪,人家已经冲到你面前了!

    这些火药武器理念是先进的,但是,这实际效果却比弓弩还差!

    这是怎么回事呢?朱炅沉思起来。

    其实这大明的科技在这个时代并不落后,也不是没有科技方面的人才。

    人才方面,光他记得的就有:

    华夏第一个制造和使用望远镜观测天文的徐光启,

    《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新制诸器图说》的作者王徵,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

    还有制造出大明第一把燧发枪的毕懋康。

    既不缺科技,又不缺人才,为什么大明最后还是被冷兵器打败了呢?

    看了看身边的枪械,再看了看不远处的红夷大炮,他脑海里灵光一闪,终于想明白了。

    人家欧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