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八章 白捡的好瓷器

    第三零二八章 白捡的好瓷器 (第2/3页)

船的统称,当年‘海上霸王’荷兰劫持了葡萄牙的‘凯瑟琳娜号’,把船上的陶瓷运到阿姆斯特丹拍卖,这批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引起欧洲王室的喜爱,将它称之为‘克拉克’瓷。

    从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拍卖劫持到的青花瓷后,欧洲人开始懂得中国的瓷器。

    原来只懂得使用木头做的器具的欧洲人死亡率很高,欧洲人认为中国的瓷器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后来,欧洲对这类青花瓷追捧导致需求量的增加。

    而景德镇的官窑与民窑因为高岭土的纷争等因素,导致官窑生产中断80年。

    期间,荷兰走私者就直接到被成为“漳城河”的九龙江口来购买当地生产的陶瓷。

    漳城陶瓷也因此在欧洲打开销路和名气。

    近年来打捞的龙海‘白洋礁一号’沉船,发现了满载的漳城瓷器。

    有些船只也从汕城到澳门往马六甲海峡。

    像我们国家水下考古队从‘南澳一号’古沉船打捞出10000多件瓷器中,有8000多件为漳城生产的所谓‘克拉克瓷’。

    日本关东大学和福省博物馆联合研究‘汕城瓷’,最后出了本《漳城窑》,让漳城陶瓷的庐山真面目更多地为世人所了解。

    欧洲人生产瓷器比中国大概迟了一个半世纪。

    中国出口的比整个欧洲17世纪生产的陶瓷还多。

    荷兰人曾写过中国每年出口的瓷器达300万件,不久将充满整个欧洲。

    因为便宜陶瓷外贸渠道的打通,欧洲人没办法在竞争中生产生活用品,只能转向生产更高级的工艺品、艺术品。

    南胜窑就是明末清初的漳城外销古陶瓷遗址,像这样的民窑遍及漳城等地。

    漳窑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林俊表示,陶瓷是漳城400年前的一大产业,明末时漳城诏安画家还到海外去学写意画,漳城青花瓷上的海水纹等就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体现。

    而这拥有冰裂纹的漳城窑瓷器,更是克拉克瓷中的奇葩,属于绝对的精品啊。”

    听了张天元一席话,席勒这个明白人的气儿总算是消了,觉得虽然说这漳窑的冰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