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六章 肥的流油的小叶紫檀

    第三六七六章 肥的流油的小叶紫檀 (第2/3页)

那种特殊的味道,这其实就是紫檀药用部分的那种成分。”

    “那这么说,台上那件又是假的了?可是他这种切开就有油的紫檀,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刘金宝又问道。

    张天元还真不怕徒弟问题多,他怕的是刘金宝因为害怕而不敢提问。

    他笑了笑道:“这是采用了一种作假的方法——蜡煮法。

    市场上油性大的老料比较受欢迎,可是那有那么多老料啊?

    于是把新料加工成老料就成为一种手段了。

    具体做法是先加色煮,再蜡煮或一定比例的油煮或泡。

    加工之后,外表看跟老料一样。

    密度甚至还更大。

    切开后,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就能渗出油滴或蜡滴。

    对于这种‘流油料’,长时间盘玩后就能看出倪端。

    不过在刚购买的时候怎么发现呢?

    很简单,还是密度法,拿到手串后量一下重量,看看密度。

    再观察一下棕眼和纹络:如果纹络很粗,但是密度很大,那就要小心了。

    还有一些商贩用别的纹络相近的木材也采用这种方法,仿造紫檀。

    总之,一定要抓住密度这个主要因素,结合观察纹络。”

    说到这里,张天元顿了顿,看到没有人注意他们,这才又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再来说说盘玩,小叶紫檀手串需要盘玩,日久天长会有比较自然的包浆,颜色也逐渐变深。

    现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新件在正式上手前要先用软毛巾或软布盘上一段时间,然后再上手。

    不少卖家为了让自己的货看起来油性足,在最后打磨后再打蜡或上油,还有的进行高抛光,甚至达到5000目。

    对真正的玩家来说,这些其实不可取。

    上蜡或上油,虽然看起来很光亮,好像油性很足,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以后的把玩。

    而且这种方法产生的油性不自然,木材本身的纹络很浮,老玩家很忌讳这种成色。

    5000目高抛光也是如此,影响将来包浆的形成。

    毕竟这是木质,不是翡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