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结伴而行(二)

    第三百七十九章 结伴而行(二) (第2/3页)

    小雪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和成死面块,放在案头上用木杠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到,然后切成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再揉压,视面的软硬程度,如面软可加些干面再压,直至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用温布盖严盘性。

    把面块分成每块重约一斤的面剂,推擀成圆形饼,上鏊勤翻转,俗称“三翻六转”,烙得火均匀,皮色微鼓时即熟,周围并有菊花形的毛边。

    “小雪,你做的这是什么啊?”

    王瑞见小雪做一个又圆又大,而且表面像菊花的大饼。

    “王大哥,您不知道这饼?”小雪有些诧异的看着王瑞说道。

    这种饼叫锅盔,相传太祖皇埋藏在乾陵墓。乾陵修建工程浩大,征用了数万名匠人和民工。当时,有个叫冬娃的小伙子,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他生性聪明,勤劳朴实,很受乡邻的称赞。

    谁料后来父亲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来还要给父亲烧菜做饭,天长日久这样干,便练就了一手做饭的烹调技艺。

    修建乾陵征用民工时,他替父亲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饭食往往不能按时吃,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架上自己的头盔,把面和匀放在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过了一会儿,他从盔内取出烙成的馍一尝,酥脆可口。

    他高兴极了,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让大家改用铁锅去烙,结果吃起酥,闻起香,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锅盔馍。

    从此后,筑陵工地上香气弥漫,总监尝到这种香味异常的馍后,感觉不错,忙派专人送到京城长安。因此馍不同一般,后来王朝每年就要乾县进贡锅盔馍。

    “我从小生长在山里虽然身在这帝都之中,但并没有出来过,所以还真不知道。”

    听完小雪的介绍,王瑞心想原来这饼这么普遍啊。王瑞有些不好意思,对于自己的才疏学浅。

    听到王瑞说自己从小生长在山里,小雪只觉得自己说错了话。

    “对不起啊,王大哥,我还以为……真是不好意思,你快尝尝这饼。”

    小雪一边说着,一边切下一小块递给王瑞。

    “还挺好吃的,别看它有些硬,但很有嚼劲,而且特别香。”

    王瑞一边吃着一边说道,心想这边其貌不扬,还以为会不好吃呢,没想到却挺好吃的。

    “是啊,这饼不仅好吃,而且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存放很长时间不会坏。这些我们拿着,在路上做干粮,到时候就不害怕饿肚子了。”

    小雪笑着说道,见王瑞并没有在意自己刚才的话,心里松了一口气。

    ……

    “饭来了,大家先吃饭吧!”

    王瑞和小雪分别端着饭菜,走进房间里放在了桌子上,对着杨磊和杨衙役说道。

    杨衙役见状,慌忙起身,将板凳放好,顺带将桌子上无用的东西收了起来。

    “嗯?”杨磊看着小雪端上来的锅盔,心里泛出一丝惊讶。

    “这是锅盔吧?”杨磊扯下了一小块,一边吃着一边对着小雪说道。

    “是啊,我特地做了一些,带着我们在路上吃。杨大哥,你觉得这饼够硬吗?”

    小雪笑着对着杨磊说道,之所以问杨磊这饼是否过硬,是因为想确定一下这边的水是不是够少,只有在足够硬的情况下,才能放得更久。

    “很好,蛮有嚼劲的。”杨磊一边嚼着饼,一边对着小雪说道。

    杨磊认得这饼,只是没想到在这个世界居然也有这饼。做这种饼用来说路上的干粮很是适合,水分少,利于储存,不害怕变质。

    杨磊心想,原来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啊,在哪里都能想出这样奇思妙想的办法。

    “是啊,没想到小雪还挺会做饭的。我都没有想到,小雪居然这么快就做出这么多锅盔。”

    王瑞看着这一桌吃的,心想小雪可真是贤惠啊,原以为小雪勇敢。没想到小雪还这么贤惠,居然会做饭,心里对小雪的敬佩更是多了几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