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到昆明的犹太人

    第九十六章 到昆明的犹太人 (第2/3页)

第一次坐火车,窗外的亚热带风光让他们觉得很新奇。

    大人们也总算放松了下来,离德国人越远,周围的气氛越觉得轻松,车厢里居然弥漫起一股回家带气氛。

    犹太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七百多青壮年男女多半都有一技之长,会开车的就有一百多。老管家特意挑选过,一共有三十多个医护人员,各种技工有三百多,教师也有二十几个。最让赵诚高兴的是,居然还有几个过兵的,一个少校参谋、三个陆军连级军官、两个坦克驾驶员和四个炮兵,波兰军队投降时他们就逃回了家,总算没被德国人俘虏。

    难民很感激赵诚救了他们,也愿意按照约定在中国工作,但是也仅止于此,老赵不得不和他们签订了合同,他们将在中国工作六年,工资一个大子也不能少。

    不过有一点还不错,他们主动承担了自己的交通费用,那些行贿打点的钱也自己出。张伟非常愤怒,收回了他们的护照和签证,忘恩负义的速度是不是快了一些?!

    赵诚倒是觉得无所谓,有合同更好,要是他们西贡的时候转道去上海,谁还能把他们扔进海里么?一番颠簸以后,大队人马总算到了昆明,大家没有停留,夜里直接坐上卡车回了东川。虽然地方比较偏,但还是出乎了犹太难民们的资料之外。风光秀丽自不必说,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更是让人眼前一新。

    中国人居然没有辫子?更没有留那种可笑的老鼠胡须!看来条件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得多。

    赵诚听的一头黑线,三十年代外国电影里的中国人形象不是苦力就是洗衣工,要不就是拖着辫子的鸦片鬼。好莱坞电影给中国人更是过分,他们电影里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反派角色叫“傅满洲”博士,这是英国人阿瑟·伍德在里塑造的人物,傅满洲秃头、狰狞、阴险,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外貌特征的电影想象,一直到五十年后,这个角色还在电影荧幕上出现过。其实犹太人也没好到那里去,纳粹给他们官方形象一共有两个,出卖耶稣的犹大和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大家难兄难弟罢了!

    房子还不错,青砖黑瓦,虽然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