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失败的开源计划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失败的开源计划 (第2/3页)

建设就得将近三年。于璐特意去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氢化工厂参观过,那里就使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煤化油技术。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立刻理解为毛德国人号称煤化油技术号称天下第一,可还是费进心思去走私石油,因为那种技术根本不靠谱。如果运输这些设备和添加剂的车皮改运油料,至少抵得上煤化油工厂五六年的产量。话虽这么说,东西却不能不去买,不然太伤感情。大小姐一下子准备了四套相关的设备,当然都是大学实验室那种版本,预计可以年产汽油三百吨、煤油八十吨、柴油四百吨。产量着实有些可怜,可是足够曹二宝那边应付耕地的需要了。

    看完于璐发回的电报,赵诚心里也是无比郁闷!管他呢,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各种方法都试一试。勘探石油有于璐派人负责,煤化油项目由曹二宝负责,赵师座负责签支票就行。

    开源困难、那就得设法节流。现在国内只有军车才能使用汽油,民用汽车可都是烧着木炭。虽说烧木炭的汽车一天只能跑一百公里左右,运量比汽油车也低上很多,但毕竟比人挑马拉强的多,先准备个二百辆再说。

    屯油也得继续进行,从缅甸那头运油回来最大的问题在于线路太长,而且由于道路险峻消耗非常大。以满载货物的三吨半道奇为例,一趟车大约能运12桶汽油(共1800升,如果加上油箱和副油桶,约能装2000升),从腊戌把汽油运回昆明,沿途每百公里耗油在二十升上下,如果再算上去缅甸时的消耗,运回来的汽油顶多剩下七成,只够运输弹药的汽车在东川和陕州之间跑一个来回。

    如果多修一些输油管道,就可以有效减轻运输汽油的难度。特别是在“保山至惠通桥33公里)”和“怒江峡谷往上翻越高黎贡山(28公里)”这两段路,如果能利用高度差来架设输油管,不但节油、还能减少运输难度。直径五厘米的无缝钢管大约3.7公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