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第1/3页)
1655年4月,户部的年终报告摆在了高峻山的桌面上。
1654年的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虽然比上一年少了二十个百分点,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在发展。
从进账的项目上来分析,工业产值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接近百分之百,也就是说翻了一番。其主要表现在香皂、玻璃、化肥、纺织、造纸、钢铁、水泥、陶瓷、造船等出口项目上,工业化的生产,拉动了外贸的发展,来自商部的统计,去年的出口收入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二十。
呈萎缩趋势的是农业的收入,因为华夏国突然增加了大面积的产粮区,特别是把曼城、仰光等地的水稻收入,全部纳入到了华夏国的粮库,使得全国人民不再缺粮,小冰河期再也不能影响到华夏。
高峻山命令户部把国有的粮食超低价地配备给平民,这样就导致了华夏国内的粮价直线下降,且交易量急剧减少。而原本仰光、曼城等地的大米出口,在高峻山的政策干预下,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九十,特别是赶跑了荷兰人之后,农产品的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些都是农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
虽然农业收入大幅度下降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高峻山的大米补贴政策,是按照户册分发到每户农民的手上的,而且是按照地域的不同,划出不同级别的补贴政策。也就是说,国家补贴了受小冰河时期影响的农民,使这些农民没有因为地里产量的减少,而受穷。
虽然高峻山远在仰光,因为华夏国的朝廷政令畅通,机制健全,皇上的旨意得以百分之百的执行,高峻山的平民政策使全国的百姓受益。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恐慌,高峻山没有把小冰河期的气候变化告诉任何人,就连他最信任的百里沙,也不知道小冰河期的存在。
而对于北方的农民,高峻山采取行政手段,强行让他们从事多种经营,这样就不自觉地减少了农民的劳力,浪费在农田生产上面。
高峻山知道,受小冰河期影响区域的农民们,就是再勤劳,洒在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