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请求(二)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请求(二) (第2/3页)

的方式帮助1100多犹太人淘到上海的日本驻立陶宛领事杉原千亩,却被犹太人誉为“日本辛德勒”。

    直到中方人员又搜集了更多资料交到基金会,证明何凤山当时救人是冒了风险的,基金会核查后,才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称号。

    根据这些核实过的资料,有犹太学者认为何凤山很可能是二战时解救犹太人最多的国际义人。奇怪的是,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被何凤山救过的犹太人主动向“兹瓦特迪克”基金会反映他救人的事迹,所有资料都是中方学者搜集整理的,若没有中方学者,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也不会见天日了。

    所以问题来了,犹太人就真的这么善忘?到底是报恩,还是忘恩?亦或者遗忘所受恩典也是他们的民族特点之一?

    还有一事,当时虽然没有做成,但也足以看出犹太人背信弃义的性格。

    二战时期,由于犹太人被迫害,所以满世界跑路,有不少人跑来中国避难,据不完全统计,估计有超过5万人在中国居留生活。虽然当时他们生活的地方大部分都属于日占领区,但聚集地的中国民众,对他们也算友好。另外就是,何凤山在数天内发放数千张签证,这些签证目的地全都是上海,虽然上海当时已经被日军占领,可是对于那些处在纳粹占领区的犹太人来说,有一张签证,他们便可以向纳粹证明有目的地可去,可以出国去任何地方。

    所以,虽然当地犹太人在中国生活的区域大多是日占区,可若缺少中国人的帮助,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连国门都出不了,其结果有可能也就一个字,死!

    然而,即便如此,在中国抗战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日本人为了获得犹太人财力上的支持,曾提出“河豚计划”,即在中国东北划出一块地方,帮助犹太人在此复国。当然,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成功。

    但你能想象吗?“河豚计划”提出后,旅居中国的犹太人最起码有一小半都是表示支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