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M16和AK47

    第三章 M16和AK47 (第2/3页)

延续白飞的“三光”政策,将小鬼子二鬼子全部扒光,身上所有的东西能用的全都拿走。

    一下子多了上百条枪,三八大盖、中正式、驳壳枪、两挺92式机枪,还有五六把叫不上名字的手枪,好像是大正十四年式什么的,反正很乱很杂。子弹若干发。

    此外还有两个掷弹筒,以及30几发炮弹。

    哑巴满场跑,专门找寻手雷手榴弹,竟然让他找到70多颗手雷和20几颗手榴弹,装了满满三大篮子。看着哑巴满脸放光的模样,白飞赞许的拍拍他的肩膀。

    打扫完战场,带武器装备,拉着鬼子从村里抢来准备运走的几车粮食财物,在林老大的建议下,众人朝着山区出发。

    在路上,白飞已经弄清楚,此时正值37年夏秋交际,距离日军发动的“卢沟桥事变”过去没多久。日军占领平津一带之后,西线日军又占领了大同。而张家堡所在的县城涞源县距离大同不远,想是日军在为大举进犯山西做准备,派出日军小队在周围搜集物资,因此张家堡才遭了秧。

    白飞知道不久之后日军就会南下,一方面继续推进在山西的战线,另一方面准备攻占涿州和保定,打算沿着平汉铁路继续南下。

    之所以知道这些,多亏了他小时候在学校学的历史,以及在当雇佣兵几年闲暇无聊的时候看了些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书籍。

    白飞骑在马上,前面坐着张月清。张月清一直不肯放开他,白飞无奈,也只有抱着她一起上马。

    一行人之中,白飞是绝对领导,下面林家兄弟和林先生,在村民心中的威信相对较高,白飞临时安排,三十人分为三组,分别由林家兄弟和林先生任组长,一组负责前面的警戒,一组负责后面。宋先生这一组则负责押运着车马,由于车马较多,所以这一组人数相应分的多一些。哑巴则寸步不离地跟在白飞跟前。

    一路上无惊无险,张月清静静地倚靠在白飞怀里,沉沉睡去。

    进入山区的时候,张月清醒了,白飞低下头微笑着在她耳边轻轻道:“睡醒了?我们也到了。”

    张月清双眼红肿,像被风霜打过一样,显的憔悴无依。一阵山风吹来,白飞紧了紧怀抱。

    张月清忽然一阵扭捏,白飞还道是自己抱的她太紧了,尴尬的松了松手臂。岂料张月清坐在马上不停扭动身体,好像很不舒服一样。

    白飞低头问道:“怎么了?”

    张月清俏脸微红,好半天才轻声道:“白大哥,我…我…内急…”

    白飞恍然大悟,于是吩咐队伍接着上山,他自己将马赶上一条岔路,往前走了五六十米,找到一个低洼的地方,四周都有野草掩盖。

    白飞跳下马把张月清抱下,本想开句玩笑,想了想觉得人家亲人刚去世,这个时候开玩笑不合适,于是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张月清低下头钻进草丛,等她从草堆里出来的时候,脸红的跟猪肺一样,头低的都快挨着胸了。

    白飞装着一本正经,伸手将她抱上马,然后自己跳上去坐在她身后,像来的时候一样抱着她,一夹马腹,骏马纵越出去追赶部队。

    大约两个时辰,众人终于从山脚来到山腹。白飞一看环境甚是满意。山上大树参天,道路蜿蜒崎岖,有些地方还颇为陡峭。

    多年雇佣兵生涯让白飞保持着绝对的警惕,他叫来了林老大林老二哥俩,打算让他们带人去探探山后的路,万一鬼子来了打不过还能跑,不至于被包了饺子。

    林家哥俩一听纷纷摇了摇头,林老大道:“即使日军将整个山团团围住,我们兄弟也能带着大家走出去”。原来张家堡村民对小五台这一带都不陌生,林家兄弟常年在山里打猎为生,对这里的地形更是了如指掌,山上的道路不管大路还是小路,就没有他们兄弟不知道的。

    众人又行了一段路。林家兄弟带着大家找到了一个大山洞供大家休息驻扎。这个山洞倒是敞亮,里面还有很多小山窑,原是古代打仗开凿出来的藏兵洞,里面非常大。

    众人将山洞收拾一番,人拉肩扛,没用多久,在宋先生的指挥下,将所带的所有东西都搬到了山洞安置好了。

    白飞亲自给张月清挑选了一个干燥的小洞窟作为她的起居室。虽然现在是在逃难,可张月清毕竟是一个女人,同一群大男人挤在一起也不方便。哑巴一直跟在白飞身前身后。哑巴虽然没了舌头说不了话,不过倒是挺机灵,见状立马咿咿呀呀表示负责去收拾张月清的“房间”。

    白飞带领大伙临离开村子的时候,特意吩咐哑巴去给张月清找几件换洗衣服和起居用品,也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