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粤西巡抚

    第42章 粤西巡抚 (第2/3页)

。正好梅登有在淡水和台北各开一处高级会所的想法,守序便把台北会所的经营权交给了寇白门。社会上同样少不了某个特殊阶层的存在,于工作于她们本人,这是共赢。

    守序与梅登不能坐视女人闲在家里,无论以什么方式,为国家贡献劳动力同样也是女人的责任。

    因为流亡士子很多,台湾现在的识字率超过了大陆的平均水平。但识字的人从来不嫌多,台北有太多需要识字,会计算的岗位。光是台北府的统计中心就雇佣了数十位珠算能力尚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止学校,政府和医院也会招募一些女人,很多岗位,女人比男人更合适。

    为了避免引起社会上的波动,台北没有禁止纳妾,但纳妾要给政府缴纳一笔不菲的税金。具备这种财力的人并不多。

    军队的待遇在台北是中上的阶层,美女有趋钱性,守序不担心军人会找不到老婆,在台湾暂时没有必要作出什么强迫军婚的成文政策。

    守序要改变一些东西,女人是必须面对的一环。台北已立法禁止缠足,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文化。

    晚明社会是个很怪异的文化。既堕落颓废,又有着令人兴奋的灿烂,犹如回光返照的最后时刻。

    秦淮名姬在严谨古老的传统文化中绽放出明丽动人的花朵,女人们在明末的乱世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序见过的南京城,就像一幅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末世行乐图。所有人都预见到大限将至,自知不免,于家于国都无力申报,只好在国势危殆,前途渺茫之际,放浪于江湖之间,醉生梦死。

    士人的末世狂欢总也不能离开女人的点缀,正所谓美人名士,相得益彰。秦淮河上聪明绝顶的名姬们与放浪形骸的士人一起,成为历史上一道美丽哀艳的风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淮总是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守序眼前这几位美丽妖娆的女人社会地位不高,但她们不仅善于轻歌曼舞,红牙拍案,同样也是通文墨,能诗善画的女性知识分子。

    在思想意识方面,更是超出一般的良家女子甚多。如果在歌舞升平的年代,本来不需要这些女人去考虑政治气节问题,但在这个国家兴亡的时刻,很多秦淮河的女人选择了慷慨赴义。

    天崩地解,斯文扫地,当民族矛盾处于紧要关头时,当自诩中流砥柱的男人们公然出卖道德人格之时,恰恰是这些女人为历史的残酷留下片刻的宁静、温馨,与安详。

    ……

    春节后,探险队悄悄驶离南澳港,航向未知的大洋深处。

    守序在基隆遥祝他们一帆风顺。他很庆幸,与一群真正搏击于大海的勇者身处统一时代。他们来自欧洲,他们来自亚洲。

    惠湘从男人脸上捕捉到了一丝落寞,她不懂大海,也不懂地理,但她知道守序情绪不太高。

    “你在担心出海的船队么?”

    “不是担心,”守序摇摇头,“如果可能,我真想和他们一起去。”

    惠湘歪着头,她明白了男人的意思。

    守序牵起她的手,“等我退休,带你周游世界。”

    女人是听觉动物,虽然惠湘只当守序说退休是在哄她玩,脸上却依然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

    退休什么的,暂时还是遥远的未来。节后收假,守序又有了处理不完的公务,惠湘帮他把公文整理好,分门别类,减少了很多无谓的工作量。

    曾樱冒着风浪,从福州奔赴基隆。在长官官邸,守序与梅登一起会见了这位在大陆最重要的盟友。

    曾樱在福建联络上了很多老关系,郑芝龙赞助了他一笔不菲的金钱。隆武帝正在到处卖官,只要钱花到位,实缺都能拿到。对曾樱这种正牌子万历进士,做过巡抚的高官来说,现在机会很多。他来台湾,正是与守序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天子要请老先生入阁?”

    “对,很多朋友向天子推荐我。”说起入阁,曾樱脸上洋溢着喜气。成为大学士是明朝文臣的终级梦想。

    守序却不是太看好,“我听说隆武天子任命了20几位大学士,老先生确定自己入阁有用吗?”

    曾樱表示这不是问题,“我得到的消息是天子打算给我实权。”

    “老先生,我丝毫不怀疑你在福建的政治影响力,”守序斟酌着用词,“但你刚才也说了,天子打算给你实权。他今天可以给,明天也可以收回,毕竟,他的大学士太多了。”

    曾樱的脸色略有些难看。

    隆武任命那么多大学士并不是他真把官卖到大学士这个阶层了。而是因为这些高级文官都有深厚的人脉,唐王一系距皇位血统甚远,在万历皇帝尚有数位后裔在世的现在,从宗法上讲,唐王系并没有登基的资格。

    面对这个问题,隆武一方面公开向全国宣布,天下是永明王的天下,自己没有儿子,去世后皇位会交给永明王。另一方面,他广泛收罗高级文官,提拔他们入阁。这些高级文官中有8成出身江浙,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依靠这些大学士的师生关系,隆武勉强让各地承认了他的政权,维系了在南方的统治。

    福建的政局现在比较复杂,台北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情报。

    郑芝龙的铁桶被皇帝的手腕戳破了,福建现在并不姓郑。郑芝龙只能控制郑鸿逵和郑彩两部军队,这两部原是郑家精锐,总共一万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