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经营时代

    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经营时代 (第3/3页)

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即将四十岁的他准备搏一把,效仿刘三峰收购棉花。

    也赶巧了,刘天峰的几个战友,刘书现,范明,崔明志,崔英实找到了他,准备合伙收棉花。

    刘书现在一棉厂有点关系,认识采购部的经理,棉花可以卖给一棉厂,范明以前是供销社职工,主要经营农资这一块,但后来被刘三峰竞争打败,也渴望以后所作为。

    这几个人都是刘天峰关系最好用好的战友,愿意以刘天峰为首,合伙经营!

    五个人在大迷的饭店歃血为盟,发下誓言,不成功则成仁,一定要作出一些名堂来,五个人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股。

    刘书现和范明的都是两万,刘天峰一个人四万,崔明志和崔英实是一万,一共汇集了十万块钱,刘天峰一个人占据了四成股份。

    时间进入了2000年11月份,天气冷了下来,刘三峰的三郑棉厂真是开门收棉花,大量的棉农开着三轮车,或者是拉着地排车来到了这里。

    三郑棉厂收购的价格不低,比供销社棉站高不少,这里还有电子磅,要是量大的话,可以走电子秤。

    为了棉花质量保证,刘三峰只收一级棉,价格高到三块多,棉花收了上来,撕花机开启,大量的籽棉进去,从机器中进行脱粒,皮棉出来后,又被塞进打包机中进行压缩打成一个个上百斤重的棉花包个……

    二十吨的皮棉很快生产出来,刘三峰和郑阿四核算了一下成本,棉花的出产率,一级棉花的话,一百斤能有三十五斤到三十八斤皮棉,换算下来,皮棉的成本大概在一吨一万六左右,而阿四了解到,如果纱厂接货,大概是一万八左右,一吨有两千块的净收入。

    两人分工合作,刘三峰负责生产,郑阿四负责业务,除了他自己的玛丽纱厂使用,将余下的皮棉销售给其他纱厂。

    金河棉花热度随着三郑棉厂开始了,机器的轰鸣声音,以及每天停靠在这里的大货车,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