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走访2

    第二百一十七章走访2 (第2/3页)

为这个事。

    我知道一个案子,是个典型。这个人叫做刘天峰,家里是金河乡农民,父亲是供销社职工。

    他当过兵,有点见识,前几年经营棉花生意赚钱了,暴富之后,便开始放纵,花天酒地的。

    后来开始集资,从农信社贷款,从亲戚朋友手里借钱,承包了破产的一棉厂。一棉厂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

    这这个人好高骛远,也没啥能力,不懂得管理,看不住自己的摊子,最后各种问题出现,小舅子坑他,厂里的职工还偷油。

    加上棉花行情很差,他一年亏损了几百万!”

    廖明生吃惊,“这么多?”

    高阳道:“那可不,几百万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厂子租期到了,他无钱支付,一棉厂将他撵走了。

    他的债主、银行天天跟着他要钱,棉花销售的几十万不够还账的,最后农信社和的债主,将他起诉了,光收法院传票,就有十几张。

    这其实还是小问题,令人匪夷所思的在后面,他和他亲二叔之间的案子!

    集资的时候,他从他二叔那里借了二十万,夫妻写了借据欠条。后来他和他二叔之间的矛盾发生了,他二叔找他要钱,他说他还了,他二叔说没还!因为这件事,一大家人都断亲了。

    他二婶子气成了神经病,一怒之下,他二叔将刘天峰告上法庭!双方打起了官司,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天峰夫妇撑不住了,外出避债跑路了。”

    廖明生吸了口气,“农民的问题无小事啊!”

    “可不是嘛。棉花行情都这样了,谁还敢种棉花?”高阳苦涩着说,“常玉达上任之后,也是渴望有所作为的,他借鉴了胶东于家村的情况,在这里准备种植辣椒,这一块地有十几亩,是一片辣椒试验田!”

    “哦。”廖明生点点头,“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壁,经历一些磨难。这个常玉达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