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服装产业的未来

    第635章 服装产业的未来 (第2/3页)

暴露了她的兴致所在。

    但对于个体还是一个小团体来说,若是能够被人民日报提上一句,足以抵得上无数狂轰滥炸似的广告效应。

    孙老三的商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爆炸似发展之后也渐渐进入了一个瓶颈,就像是凤塘区的服装产业一样,经过了短暂的发展和兴盛之后渐渐回归于平静,商人的眼光是一方面,局限于生产加工的单一模式也是一方面,更多的却也可以归咎于缺乏具体的前瞻性的引导,否则凤塘区绝不会在95年就赢得一个服装之乡的称呼之后就逐渐泯然于历史之中,只能简单的作为一个服装基地活跃在东南沿海。

    郝俊想要通过商业协会的作用成为区别于政府机构的引导性质的社会团体,在不停扩张的同时将凤塘区乃至于莲花市的服装产业规模做大做强。

    但实质上,商业协会此刻依旧比较松散,除了孙老三和陶照发之外,真正甘愿为此协会付出极大贡献的服装产业少之又少,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力不从心。

    郝俊第一时刻的想法就是创立品牌,这是一个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他可是见多了前世莲花市的服装企业除了接单加工之外,剩余的经营方式就是仿冒国内外的服装品牌,并以此残存。

    可是,品牌的创立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的金钱铺垫,国内可以借鉴的例子并不多,如李宁、安踏等等运动品牌,在他看来也不算是成功的标志,因为有局限性,不过后来倒是略微有些起色。

    在努力让孙老三将商业协会的模式推广开来,并且以森重为例,整合生产力量,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而郝俊绝不想放过扩大商协影响力的机会。

    借以龙腾作为踏板就是一种他所认为的捷径,至少可以让商协在大都市沪城范围内立足,站在时代的前沿远望世界的风潮,便是优势,虽然这其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郝俊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又因为郝跃飞走上凤塘区的领导岗位的原因,凤塘区的服装产业是为数不多他可以选择和借重的产业,虽然人民日报的宣传方式偏重于国内的政策风向,影响力和广告效应远远小于央视摆弄出来的广告标王的效应,但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难得的机会。

    毕竟,以现在郝俊的财力或者是商业协会的实力,是不足以成为央视的座上宾的。

    郝俊心中一直有一个章程,他不会将他的第二次人生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但商协通过契机发展至今,跟他的努力却是分不开的,他之所以让秦梓学习森重的管理模式,只是为了让她熟悉服装产业最基本的一些环节要素而已,在他的眼光里,森重现有的管理模式虽然已经算得上是凤塘区的先进,但实在也是不值一提。

    服装产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摆脱极易受到影响的市场,不能将整个产业的命脉交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人之手,生产加工只是趁着国内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迅速积累资本和将产业做大的一种最基本方式,人口红利迟早会过去。

    秦梓需要去学习的,还有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