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六十五章 梁子算是结下了

    第二千二百六十五章 梁子算是结下了 (第2/3页)

    “不了,我要回家吃饭。”宋晓冬表示自己要回家抱老婆。

    “那好,周导呢?”牛云又问周导。

    “牛总,我明天要回京城了,要早早回去收拾一下,晚饭就不吃了。”周导也推辞。

    “那好吧,那今天就到此为止?”牛总问。

    “牛总再见。”

    “宋先生再见,周导再见。”

    “再见。”

    宋晓冬一举两得,盘活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帮周导谈成了电影投资,借周导捧红自己旗下的女演员,事情基本已经谈妥,但是具体落实,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宋晓冬继续在自己家里练习抛针,这一天中午正在练习的时候,突然李思婕拿着宋晓冬自己的电话来后院找宋晓冬。

    “谁啊?”宋晓冬扔一根针扔的满头大汗。

    “不知道,陌生号码。”李思婕回答。

    “我看看。”宋晓冬拿过来,发现确实是陌生号码。

    “您好?”

    “请问是宋先生么?”对面是一个老头的声音。

    “我是,您是...”宋晓冬问。

    “我叫张国民,是牛总的私人保健医生,我们之前见过面的啊。”给宋晓冬打来电话的是之前给张丽娇治疗偏头痛没有效果的张大夫。

    “原来是张大夫啊,怎么,张大夫找我有事啊?”宋晓冬问。

    “是啊,宋先生,那天见到宋先生施针,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所以想登门向宋先生请教啊。”张国民对宋晓冬说道。

    态度客客气气,仿佛学生和老师说话。

    但是其实张国民比宋晓冬要大三十岁。

    “张大夫,你是牛云的私人医生,医术高超德高望重,找我一个后辈干什么?”宋晓冬拒绝。

    “宋先生,问道无先后,学问有深浅,技不如者皆可为师,有问题想要向宋先生请教,宋先生不会拒绝我吧?”张国民问宋晓冬。

    宋晓冬想了想,张国民说的有道理,而且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向一个年轻人求教,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和身份地位,这本身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于是宋晓冬回答道:“那好吧,不过只限于问问题,我不会传授你针灸方法的,因为我已经有徒弟了。”

    “好,那宋先生,请开门让我进去。”张国民说道。

    “啊?你现在就在门口?”宋晓冬惊讶的问。

    “是。”

    宋晓冬赶紧把人放进来。

    第二千二百六十七章指点

    宋晓冬把张国民请进来,一身中山装,黑布鞋,带着一个药箱子,请进一楼大厅坐下。

    “思婕?沏一壶茶来!”宋晓冬对李思婕喊道。

    “好!——”

    “宋先生客气了,不用不用。”

    “不知道张大夫今天来,想找我问什么问题啊?”宋晓冬问张国民。

    “那天在牛总的宴上,宋先生的针灸手法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回去之后按照宋先生的手法学习了一下,发现却没有宋先生这样神奇的效果,所以想要请宋先生指点一下啊。”张国民对宋晓冬说道。

    宋晓冬听了张国民的话忍不住一声冷哼,心里想:“我是三道真气的道者,又有龙门特殊的木行灵气,是天生的神医,针到病除,你这种寻常大夫哪里能和我比。”

    但是宋晓冬脸上还是一脸和善和尊敬,对张国民说道:“张大夫,照猫画虎是肯定不行的,我说过了,针灸的手法我不会外传的,我已经有徒弟,但是如果是医理方面的问题,我倒可以指点一下。”

    虽然宋晓冬态度很谦恭,可是说的话却是“指点”,一点也不谦虚。

    宋晓冬也实在不是托大,就算张国民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针灸大夫,在宋晓冬面前,也都只是小儿科,说指点,也一点不为过。

    “好,我最近专心研究古医术,有一些心得,也有一些疑惑的关节,今天机会难得,想和宋先生交流一下。”

    “好。”

    张国民和宋晓冬一谈就是一下午。

    张国民一开始觉得宋晓冬可能是一个传承久远的针灸世家,但是随着两个人交流的加深,张国民发现宋晓冬不仅了解针灸,还了解中医用药、炼丹、养生、美容保健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很多极为古老少见的古医术上的内容,宋晓冬也能够说的头头是道,让张国民忍不住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啊...我为什么不能早一点遇见宋先生...”

    “张大夫,你对针灸的理解已经远远超乎我的预料,牛总没有选错人,你确实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针灸专家,至少在我们宁建省,我还没有遇见过比你对针灸的理解更加深刻的人。”宋晓冬也惊讶于张国民的医术造诣。

    张国民虽然年纪大了不知道变通,但是对医典的了解超过宋晓冬,简直就是活的古医书图书馆,知道很多宋晓冬只能在龙门秘库中才有机会见到的东西。

    在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中,最珍贵的是钱,最最珍贵的是信息,最最最珍贵的,是知识。

    “宋先生,我老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医学,尤其是针灸医学的发扬光大,我和其他几个老中医一起,准备召开一届针灸医学研讨会,想请宋先生也能参加啊,给我们这些老头子也讲一讲,开开眼界,针灸医学,也需要新鲜血液啊。”张国民邀请宋晓冬参加他组织的针灸医学研讨会。

    “我就不去了吧,我的针灸技术不是你们能学的,我也不能随便教,给不想学的人教课,听了会感觉我是在宣扬什么封建迷信思想,会被人笑话的。”宋晓冬拒绝。

    “宋先生,你去了之后先给别人露一手,他们自然就服气了。”张国民又说道。

    “不去。”宋晓冬拒绝。

    “宋先生,为咱们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么,你去了就算不讲课,去了解大家的看法也是好的啊。”张国民坚持道。

    “那好吧。”

    “那可实在是太好了,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

    “嗯。”

    过了没几天,张国民就给宋晓冬打电话。

    “宋先生?”

    “是我,张大夫。”

    “宋先生,今天给你打电话,是想约你明天参加我之前和您提到过的针灸医学研讨会。”张国民直接了当的说道。

    “哦...什么时候啊?”宋晓冬问。

    “明天上午十点。”张国民对宋晓冬说道。

    “在哪里啊?”

    “就在明河。”

    “那好。”

    宋晓冬第二天按照张国民提供的时间和地址,去参加针灸医学研讨会。

    宋晓冬以为张国民邀请自己参加的不一定是什么野鸡协会为了卖医疗器械赞助召开的研讨会,可是到地方之后,发现这里居然是市医学研究协会的大楼,大院门口赫然挂着“第12届全国针灸医学交流研讨会”的红色条幅,门口停着一大长排车。

    所以张国民没有告诉宋晓冬,自己邀请宋晓冬参加的其实是全国级别的针灸医学研讨会。

    宋晓冬也没有多想,凭借自己的针灸技术,别说是全国,全世界,全银河系的针灸医学研讨会,他也一样去得。

    然后宋晓冬就被把门的给拦住了。

    “不好意思先生,这里是全国针灸医学交流研讨会会场,持有会场准入证件方可入内。”一个戴眼镜的工作人员伸出手来拦住了宋晓冬,对宋晓冬说道。

    “我是宋晓冬。”宋晓冬直接报上姓名。

    工作人员当然听过宋晓冬的名字,立刻就改变了态度:“宋先生也来参加针灸医学研讨会啊,里边请里边请。”

    宋晓冬一边往里面走一边有些后悔自己答应了张国民来参加什么鸟研讨会,谁也不认识,不等着被别人嘲讽呢么。

    于是宋晓冬就给张国民打电话,但是张国民正在开会,没有接到。

    宋晓冬只好一个人往里面走。

    会场里外都是人,围的水泄不通,宋晓冬老老实实的走到会场角落坐下。

    坐下没一会,宋晓冬的电话响了,是张国民打过来的。

    “宋先生,您在哪里啊?”

    “我在会场里啊,不是研讨会么,怎么来这么多人,和礼堂演讲一样?”宋晓冬问张国民。

    “宋先生,会场里的都是等着听报告的不入流的针灸大夫,研讨会在楼上,整个国家也只有十几个人有资格参加。”张国民对宋晓冬说道。

    “哦...”听着张国民的话,宋晓冬这才感觉到有点满意。

    “那好,我这就上去。”宋晓冬挂了电话,找楼梯上楼。

    第二千二百六十八章砍掉一个名额

    果然二楼人比一楼少了不少,但是空间也更小,一个会议室房间外挤着一群人,不知道在激烈的争论着什么。

    其中有一个老头,白发苍苍,年纪比张国民还要大,头发花白,满脸横肉,身边跟着一个年轻人,在和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据理力争。

    “你不认识我?我叫赵定航,我是赵三针的传人,这位是我的关门弟子郭禧龙,我们赵三针是大陆四大针灸门派之一,对现代针灸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是你们主办方三请请来的客人,你不让我小徒弟进?我不要面子的?我徒弟不能进,那我也不进了,我看看没有我们赵三针,你们这个针灸医学讨论会还讨论个球!”这个老头叫做赵定航,是大陆针灸医学四大门派之一的赵三针的传人,身边的年轻人叫做郭禧龙,是赵定航的徒弟。

    就像张国民说的,研讨会,是被针灸医学研究协会认可的,有资历有辈分有医术的针灸医学专家才有资格参加的,赵定航在自己是有资格参加的,但是赵定航认为自己这徒弟的医术天下无双,也有资格参加,于是就和主办方理论起来。

    其实郭禧龙一开始是有资格参加研讨会的。

    但是在三天前,郭禧龙突然接到通知,说参加研讨会的名单调整,郭禧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