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明朝第一悬案

    第四十章 明朝第一悬案 (第2/3页)

    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

    可是,天意弄人,朱标在壮年的时候就死去,去得比朱元璋还要早。

    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皇帝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洪鉴真说道。

    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可是,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

    说起来,历史上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争斗都是很严酷的,那怕大家有血缘关系,一个念头就能让很多人人头落地。

    “燕王被迫造反后,一斗就是三年。那时候建文帝军事力量是燕王的好几倍,还有全国财政的支持。可是燕王的军事能力真的是太强大,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直至节节败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

    当燕王攻破京城的时候,皇宫忽然失火,一场大火将皇宫大院烧成灰。

    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但谁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