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装筷子的竹筒

    第六十六章 装筷子的竹筒 (第3/3页)

。但二十万以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们不是那么急用的话,拿去拍卖更好。”赵天明跟他们说道。

    “小兄弟,这竹筒价值二十万以上?”老板惊喜道。

    本以为,就算是古董,能值个三五万就让他们很满意了。二十万以上,简直帮了他们太大忙了。

    自己的孩子,以后治疗还会要花多少钱,他们心里也没有底,资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那你应该认识有这方面的人吧?帮个忙吧!”周芸替那两夫妇开口恳求。

    赵天明点头:“我是可以介绍买家,拍卖行的人也认识,看你们怎么选择吧!急用钱的话,我这两天帮你们联系一下。”

    他很清楚,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这时,文化画的勃兴,促使了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的结合,导致竹雕艺术的空前发展。

    竹雕的作品,也是这两个时代的作品最为珍贵。那些名家之作,甚至能拍出一千几百万的天价来。

    眼前的这件竹雕,所用竹材应该是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整的木纹,显得很好看。

    不过,色泽不怎么好,可能是不经常把玩的缘故。

    要知道,竹雕色泽一般来说,作品的年代愈久,器表的颜色也愈深。这种色泽的产生,多是常被人们赏玩摩挲的缘故。明代作品多带有暗红的色泽,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应是一种带有琥珀光泽的红色;清代的作品多深棕、棕黄色,越到后期色泽愈浅。

    “那就拜托小兄弟您了。”

    老板万分感激,他退役的时候,年纪就不小,跟现在的老婆结婚,几年后才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孩子。

    只要能救自己孩子,让他做什么都愿意。

    一位年纪比他大那么多的男人,还说您,让赵天明感觉挺心酸的。

    “小事一桩!希望能对你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