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208 (第2/3页)

恒山。

    崇祯坐卧与龙椅上,品着茶香,淡淡的道:“一个月前,江湖四大世家和江南赵家齐聚杭州,共谋‘汉王宝藏’。今日叫你们来,正是为了此事,不知太傅有何看法?”

    恒山道:“当年,赵千斤那老狐狸便有此打算,暗中复制了一份藏宝图,而我们盗取的那份藏宝图已经无用。”

    崇祯点了点头,道:“当初大明乱相已生,‘汉王宝藏’对我江山威胁甚大,本以为把藏保图分散,便可以缓解江山之危,可还是人算不如天啊!唉——”

    恒山见状,轻笑道:“有时候,危机有时候便是转机。老臣看皇上一副成竹在胸,怕是早已经有所安排了!”

    “哦?!太傅说来听听!”崇祯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恒山锊了锊白须,侃侃道:“从表面看来,现在天下局势内忧外患,若是前些年,我等完全无法控制,但现在不然。经过我们两年的精心布置,外族侵扰已基本稳定,边荒之战也相互牵制。至于国内反贼,更是一群乌合之众,暂时威胁不到我大明江山的根基。可以说整个局面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如今各大势力区于平衡,若是如此耗下去,国力日衰,到时将是无法挽回的局面。想必,皇上正是担心此状。

    而‘汉王宝藏’的出现,正好打破了平衡的局面。皇上只需把握时机,谨慎部署,到时候必能控制大局。天下之争并非只靠势力,机遇更加重要。一乱一合,天下归心,正是王道。”

    “哈哈——”崇祯大笑:“知我者,太傅是也。”

    一阵过后,崇祯仍是有些忧虑,皱眉道:“话虽如此,但‘汉王宝藏’始终是朕的一快心病,若是落入乱贼之手,则江山危也。”

    恒山微笑道:“‘汉王宝藏’分为‘宝藏’与‘武藏’两份。如今‘宝藏’不知下落,只有‘武藏’现世。如此一来,‘武藏’对江湖中人,包括江湖各大势力,都是一个致命的诱惑。江湖一乱,内斗便起。虽然少不了撕杀血流,但正是一个清洗江湖的好时机。到时候我们坐观天下,只要把握得当,定能重新整合江山,还天下一个太平!”

    “重新整合江山,还天下一个太平!”恒山最后一句话……

    铿锵有力,听得崇祯心里激荡不已。

    崇祯起身下了龙椅,负手而立,道:“朕十八岁登基,在位十余年来励精图治,可仍看着大明王朝日夜衰落,痛疾之心谁能明白。

    天下人都骂朕是个昏君,荒淫无道,偏听偏信,错杀忠良。但他们却不知,家国之衰,非一日之功。以朕一己之力,如何能抵挡天下之势,力挽狂澜!朕是有心无力啊!”

    “吾皇圣明——”恒山恭身道:“天下人不知,但恒山却明白。如今朝廷隐患甚多,外放官吏**不堪无法根治,内阁又有秦丞相等人把持,兵权更是被莫征、郑华雄、陈范等人握在手中。加之天灾连祸,百姓无以安家,让大明王朝陷入乱世之中。若非皇上励精图治,恐怕这大明江山早已飘摇。等皇上重整江山,还天下天平之时,天下之人自会明白。是非对错,历史之轮自会记载。”

    皇宫玉书房内……

    “唉——”崇祯长叹道:“太傅之意,朕明白。朕也自知性格刚烈,有时的确太自负了。”

    “皇上无须自责,权党之争自古便有,若要平衡朝中的各大势力,有时候选择牺牲也是再所难免的,皇上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恒山道。

    “没错,此时不是自怨的时候。”崇祯整了整精神,望向默默站在一旁的黑衣人,道:“螯义,月儿她们那里的情况如何?”

    “龙卫”,背负着古老的责任,便是守护着皇族天子的安危。龙卫全都是各地的孤儿,从小收入一处秘密之地,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后,他们每个成员都是不惧生死的一流高手,甚至是先天高手。除了皇帝与皇帝最亲近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而螯义,正是这群神秘的皇族龙卫之领。

    “螯义接到暗龙卫的消息,三殿下她们在赶路的途中,遇到江湖高手毒娘子的暗袭,身中‘散功软筋香’之毒,不过已无大碍。”螯义的声色不带丝毫的感情,听的恒山眉头直皱。

    “什么!?”听到月儿中毒,崇祯心头猛震,脸色数变,最后冷静道:“说!怎么回事?”

    见崇祯动了真怒,螯义连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