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193 (第2/3页)

把声音说得很大:“某曾经跟你们说过,齐军不过是乌合之众,论行军作战、论主将指挥,全部都是酒囊饭袋而已。若不是因为有金狗在后面撑腰,这些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咱们的对手。哼,齐狗还以为在襄阳赢了咱们一场,就把自己当作天下无敌了呢!”

    毕竟深深的点了点头,他曾经在河南与齐军交过手,自然知道周博所言非虚。不过他还是觉得周博胆识过人,刚才齐军骑兵追来的不下几千人,单凭前营五百人对付这么多的敌人,不仅时机很重要,主将的勇气也很重要。

    前营向西撤退了大约三里左右,遇到了董家军留下来接应的一队人马。于是两路人合在一起,继续向西边而已。

    一个时辰之后,周博总算带着部下追上了董家军主力部队。董浩在听说周博安然返回之后很是高兴,立刻策马来到队伍后面,迎接了周博。

    “周承节,你不仅有大智,更是身兼大勇,我大宋的江山正是需要周承节这样的少年英雄来振兴了。”董浩骑在马上豪言的说道,脸上满是喜悦之色。今晚一战虽然杀敌不多,但是却烧毁了齐军粮草大营,董家军总算可以功成身退了,这也为翟轩赢的了相当分量的面子。

    “董帅过奖了,在下初到董家军,自然应该尽责尽力,免得让弟兄们误会董帅看人不准呀。”周博直言不讳的说道,他觉得董浩虽然有城府,但总归是一个人品很好的主帅,自己一些心里话有时候也无须隐瞒了。

    董浩笑了笑,说道:“周承节,你果然是直爽之人。哈哈。”

    董家军向西继续行了七八里,然后转向东南方向,重新迂回到汉川这边。在渡过汉川的时候,周博心中还在暗暗的冷笑,如果齐军当中稍微有一位懂得战略将领,就应该不难猜出董家军在劫营之后,会再次迂回到汉川返回鄂州,这时候只要在汉川附近布下埋伏,必然能让董家军措手不及。

    渡过汉川之后,董家军便绕开了泗州,径直南下前往了新沟。新沟距离泗州只有二十多里的路途,早先驻扎这里的董先大军就接到了鄂州的信报,告知齐军已经大敌压境,因此从白天开始董先的大军就在新沟布下了严密的防御。

    董家军来到新沟之后,将夜袭齐军粮草大营的事情马上传遍了全军,顿时激起了所有宋军将士们的士气。历经襄阳大败之后,这次夜袭算是第一次规模性的胜利了。

    此时天色还未亮,董先安排了一个营寨让董家军暂时休息,然后请董浩到自己的帐下来询问一下今晚的情况。董浩另外还带上了王文守和周博两位营帅一同前往,虽然他的官阶要比董先矮上一阶,不过毕竟董家军算是独立军,军权形式上与董先的五路军差不多,所以派场上总是要做足一些才好。

    “末将董浩,见过董统制。”进了董先的营长之后,董浩略略的向董先行了一礼。

    “哦,子宪来了,你我都姓董,就不必这么拘礼了,请坐。”董先原本正在休息,临时接到董浩前来,立刻又披了一件褂子起身了。他已经年逾五十,沧桑的脸上却依然有足够的霸气,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猛将型的人物。

    事实上董先与董浩虽然都姓董,但两个人出身完全不一样。董浩是官家出身,北宋未亡的时候是宋廷的武将,后来金国扶持齐国建立后,他就事身齐国了。而董先一开始就是活跃在黄河中路一带的草莽,因为他比董浩更先一步投靠在翟轩麾下,再加上手里有五、六千号的弟兄,所以被推举为统制。

    统制是副将的上级官职,辖下的兵力相当于两到四个董家军这样的单位。论官阶则已经是从五品的大员了。

    董浩在帅案下面最近的一张座子上坐了下来,周博和王文守则战列在他的身后。

    董先问道:“恰才听人传报,子宪你的麾下成功袭毁了齐军的粮草大营,可有此事?”

    董浩微微一笑,说道:“确有此事。这次夜袭齐军粮草大营的妙计,正是我身后这位周博周承节献策,如今齐军粮草大营被毁,对齐军的士气必然造成极大的创伤,也总算是挽回了我宋军几分颜面。”

    站在董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