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246 (第2/3页)

力。

    在六月底的时候,吴阶甚至看准了时机,还主动出击了一次,让金军吓了一大跳。

    面对种种不利的局面,完颜宗弼自然不由自主的开始考虑,是不是该选择撤退了。

    大约半个月之后,完颜宗弼总算是决议下来。他已经犹犹豫豫这么多天了,每天看到的作战报告就是无法攻破汉中,损失惨重,粮草不济等等,已经让自己烦躁不堪了。他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下决定,自然还是因为当初夸下的海口无法兑现,而感到羞辱不已。

    不过,总算这次出战拿下了大半个陕西,在面子上也稍微好过了一些。

    于是,他果决的下令班师返回北方。既然战场上无法得便宜,倒不如从外交上给宋朝施压一番。

    ----------------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光化军这边总算有了一些起色。

    当然这个起色只是对于周博来说,而对于光化军的老百姓们却依然是困苦不已,没有任何改变。要吃的没吃的,屋子破了没地方住,什么东西都被抢光了,就连种地的锄头、种子、犁等等东西,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周博总算是在光化军城中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制置使府。这个府院最开始是知县的县衙,后来又成了齐军主将的总部,到现在里面虽然一片狼藉,房子都破败不堪了,但依然是在勉强的修葺一番后,成为了新的制置使府。

    按照周博的构思,他将制置使府分为了好几个办事部门:

    募兵司。光化军处于宋国和齐国交界的地方,随时都有烽火危机,而且周博现在手下没几个士兵,自然而然要将募兵放在第一位。而且现在城内城外难民众多,正好可以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将他们转化为士兵,不仅能减轻城中的负担,还能巩光化军的军事力量。

    民政司。顾名思义,整个部门就专门负责光化军民生发展,以及所有属于知县、知州等官员所履行的责任,一概都规划在这个部门来执行。这个部门其实应该与募兵司一样重要,因为光化军遭到战争的摧残,正是需要好好恢复。只是募兵司显然要比民政司更容易办事一些,所以周博最先拟出来的就是募兵司了。

    法务司。虽然地方政府依然要遵照的是大宋律令,但是周博觉得光化军既然全权交给自己管理,有必要在大宋律令的基础下,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法律,这样更方便自己统治光化军。当然周博不会那么无耻,编纂一些私利的法律。不过目前法务司还真是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因为民众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能心思去关心法律呢?若继续这样持续下去,别说老百姓能不能遵守法律,只怕到时候直接就揭竿而起了。

    科学院。这个名称虽然在宋朝来说比较前卫,因为周博的本意就是拿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院来做蓝本,所设立的一个部门。他知道,自己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客,脑子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可以利用。就好比蒸汽机。建立这样的一个专门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机构,其一是网罗人才,其二是提供资金、设备来鼓励发明创造。周博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科学院一定能成为大宋朝最具象征的地方。

    监察司。眼下光化军最缺的就是人才,监察司其中的一个责任就是负责考核、提拔、任命和推荐人。除此之外,这个部门还兼备的一个纠察工作,直接对周博本人负责,其他人一概可以不理会。正是担心政府官员会贪赃枉法,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所以特设立这样的机构,不仅接受举报,还负责暗中监视官员的作风问题。

    贸易司。因为光化军处于两国交界,虽然现在宋朝和齐国是敌对关系,但是商人是唯利是图的,只要有发财的机会,他们就会铤而走险。而周博当务之急最想要的就是提高光化军的经济,让光化军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所以开设这个部门,以官方的身份来给商人跨国贸易的保证。

    其实在宋朝和金国、西夏僵持的那段时间里,表面上是处于战争状态,但是私底下在国家交界的地方,依然会有一种被成为“牙人”的职业。“牙人”说白了就是中介商人,任何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不过在国家边界,这些牙人所从事的就是联络两国的商人进行私底下的交易,然后从中抽取利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