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273 (第2/3页)



    而铁矿石所衍生出来的其他产业,周博也正在积极的扩张当中,六月底时候曾经号召光化军的老百姓开办一些冶炼厂什么的,可是显然冶炼厂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需要特殊的工具,还需要一定的手艺才可以。所以只到今天,民间并没有任何响应。

    在不得已之下,周博只好将卖给黑商队土地所赚取的3000两银子全部拿了出来,从襄阳城、鄂州城以及江州一带购置了许多原材料,在光化军城外的小县城里面,架起了十二座炉窑子。同时,他还要求科学院马上开始培训学徒,让学徒学会冶炼和锻造!!!

    要求培训学徒冶炼和锻造的命令,原本只是内部颁发给科学院的命令,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整个光化军都传遍了。传遍一个消息并不能算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但是这个消息所引发的后果却是十分巨大。

    如今光化军基本恢复稳定,老百姓们都渴望着能安居乐业。然而“安居”的目的暂时达到了,可是“乐业”却还没有预期。城中许多空闲的劳动力,都有待被利用和调动。因此当老百姓听说官府现在急需铁匠,立刻就跟风开始学习铁匠工艺。

    一时间,光化军上上下下立刻就掀起了一阵铁匠热潮。

    不过这件事不算坏事,最起码周博是这么理解。

    因为在他的设想当中,当铁矿的资源充足之后,光化军的民生事业也发展稳定起来了,自己势必会大力提供工业的发展。

    在他的计划当中,已经打算在两个月之内,建立第一个兵工厂。利用铁和铜熔炼出钢,再用钢打造成兵器。

    当工业大力发展的时候,自然是需要非常众多的工人来支持生产线。古代没有什么自动化机械生产,更别说能有什么水流线生产模式了,所有量产都是需要人力为基础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周博每天晚上在府上,都会画一些新式武器的图纸。他本来想尝试着研究一些先进的武器,比如火枪或者大炮之类的热武器。只可惜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接触的这一类东西不多,火器的原理根本就不了解,硬着头皮画出来的结构图,也全部都是一些瞎想的情况。

    他自然不能把没有任何根据的图纸拿出来,让科学院照着去研制,这样做只能浪费材料、浪费人力和浪费时间。

    虽然火枪和大炮不好发明创造,但是他还记得中学时候上过的物理课,清楚的明白炸弹的爆炸原理。炸弹的爆炸原理,其实就是利用火药在有限空间里爆炸,引发力量的膨胀,造成空间爆裂。

    假如包裹炸药的外皮是玻璃罐子,一旦点燃火药,火药的作用力在玻璃罐子里面迅速膨胀,就可以将玻璃罐子挣碎,玻璃罐子的碎片四处飞射,就能造成杀伤力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而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所制造的炸弹,差不多就是这种类型,只要原材料充足,一个人一晚上就能制造几百支这样的炸弹。不过这样********的安全性低下,同时爆炸威力也不可观。

    其实就在如今宋金交战时期,金人也早有发明了炸弹这种武器。

    据说在大约在13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

    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1221年,金兵攻蕲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

    1232年,蒙古兵进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上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蒙石兵连同防护用的“牛皮洞”皆被炸成碎片。在当时“震天雷”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

    而到了1277年时,蒙古人阿里海牙攻广西,宋将马暨率兵守卫静江(今广西桂林),三个月后静江陷落,马暨的部将娄钤辖率领250人退守月城,蒙古兵合围月城十余日,娄死守不降。这时城内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