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后挂彩

    第78章 后挂彩 (第2/3页)

就有人动了歪心思,重新上彩回窑烧制,出窑后再度做旧,就跟没脱彩一样。

    甚至有人对一些没有釉上彩的素器,也重新上彩回窑,做成彩器出手。

    后挂彩的迷惑性是很大的。胎、釉都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唯独彩有问题。但是,但凡后挂彩的东西,往往是作假高手所为,一般的眼力根本难以甄别。

    后挂彩的器物,通常出现在五彩上。因为斗彩的器物比较少见,也比较特殊;而粉彩不易脱彩,即便脱彩,因为颜色丰富细腻,后挂彩的难度是在太大,也很容易被识破。

    至于珐琅彩,这种只出现在清三代的宫廷珍品,市面上几乎就见不到,但凡传承下来的,保存都十分完好,也不存在这情况。

    “你说后挂彩就后挂彩?”于老先生终于开口了。

    孙中原笑了笑,“这个后挂彩确实很高明,颜色相似度很高。不过老爷子你可能平时瓷器玩得少,万历五彩工艺有个特点,颜色鲜艳,没有透视感,但形成这个的基础是上彩比较厚!你看看你这件瓷器上的鸳鸯,颜色也很鲜艳,也没有透视感,但是上彩却相对比较薄。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调和了现代化学颜料导致的,仔细看光感也不一样。”

    其实,孙中原所说的这些,单凭肉眼是很难发现的。他之所以一下子认定后挂彩,主要是因为宝光的作用,这主画片处的宝光出现了缺损。由此,再根据所学,去找的毛病。

    即便是这样,这毛病还是不好找。这位后挂彩的工匠,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手。孙中原也就勉强找到了这一点证据。对于瓷器老玩家来说,掌握了这一点,再利用强光手电和放大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大致有个判定的。

    当然了,最难的是发现!而不是在此基础上的后期进一步判定。

    孙中原说完,整个大厅里鸦雀无声。

    那个擅长瓷器的藏家,已经拿出了工具,贴近仔仔细细甄别起来。

    孙中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