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义军计夺高村寨,宋景诗杀敌立功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七十四回 义军计夺高村寨,宋景诗杀敌立功 (第1/3页)

    你说这胡燕青,也真是个榆木疙瘩的脑袋。你是将要死去的人了,临临终之前,不去安排妻子如何为自己去照顾年逾古稀的父母和年幼尚不懂事儿女,却津津乐道于让妻子去守什么贞操,用那几千年来一直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来束缚自己的遗孀。这种既残酷,而且极端自私的做法,为什么他胡燕青还要将他带到阴曹地府中去呢?

    提起这“三从四德”来,生于斯而长于斯的年轻人,对此不但感到陌生,甚至是一无所知。在当今社会,虽然说这“三从四德”的旧观念早已被打烂,但是它的余毒,还在像幽灵一般继续毒害着社会,使许多人虽然已经中毒却还浑然不知。那么何谓“三从四德”呢?无论三从也好,四德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封建社会用来束缚和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是几千年以来,捆在妇女身上的无情枷锁和桎梏。详言之,所谓“三从”,即是说妇女未出嫁时,要从其父,嫁后要从其夫,夫死后要从其子;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即是品德、言谈、仪态、女工。由于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奉行这种极不公平的道德标准,才使得以男权为主的男性社会横行无忌,延续了几千年。这就无怪乎胡燕青在临死之前,还要把这“三从四德”的枷锁硬往他的遗孀聂文欣的脖子上套了。有了今日之和谐社会,妇女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不但在政治上与男人平起平坐,而且在经济等各个领域也享有与男人同等的社会诉求,人们应感到男女平等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加倍珍惜才对。

    据说,胡燕青死时,聂文欣年纪尚轻,一个女儿还不懂事,要叫她独守空房一辈子,她也实在是没有这个毅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她无法忍受这漫漫长夜对她的煎熬,再加上生活又失去了依靠,在万般无奈之下,聂文欣决定挣脱掉身上的枷锁,她决定要跳出这个无形的深坑,去寻找属于她自己的另一半,去欢度自己后半生的幸福生活。经过认真筛选,她终于和一个做生意的丧偶王姓男子重新结为伉俪,比翼飞去了。如果胡燕青地下有知,当他在得知他的妻子改嫁的消息后,他会不会大发雷霆之怒呢?此事笔者不做过多的猜想,只要读者看君心领神会也就可以了。

    在火药库被炸以后,张洛行、龚德怕引来清军的报复,便在第二天黎明,挥军离开了密县,一直朝河阴县开拔而去。

    说到这河阴县,还必须稍费笔墨,加以简单介绍。其实这河阴县早已经成为历史,在当今的版图上,你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找到它的位置了。它到哪里去了呢?它的故址即是今日河南省孟津县矣。自唐朝开元二十二年设置河阴县以来,县治经过三次变迁,治地亦几经改变。不过咱们说得是发生在清朝的故事,自然还是以河阴县而称谓之。

    张洛行的黄旗捻军一进入河阴县境,即惊动和吓坏了当地的官府衙门,他们立即组织团勇守护县治,唯恐被迅疾而至的捻军攻破,可谓惶惶不可终日。

    正在一般官绅忙于应付的时候,使他们大为头痛的事情又接踵而至。先是本县的反民李占标带人闹事,紧接着山东境内的宋景诗也不远千里,来到了河阴县境内。暂时隐匿于皇古寨的王怀义,听说张洛行不请自至,压抑多日的怒火也终于爆发,在征得大寨主范培钦的同意后,也带领自己的部分人马,走出皇古寨,直奔河阴县,他要与一年多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会一会面。

    各路英雄一起聚会于河阴县内的高村寨中,众人有的是初次见面,有的则是一起在雉河集聚义起事的老朋友了。宋景诗是由山东远道而来,与张洛行、龚德和王怀义等人是第一次见面,自然是有说不完的客套话,表不尽的兄弟情。还有河阴县的长枪会会首李占标,他与张洛行、龚德等人也是初次会面,为了尽一份地主之谊,也是百般的殷勤,万般的和善。

    众人既然是初次相会,气氛免不了就过于浓重。李占标说道:“诸位英雄都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小兄弟别无所长,你们既然来到我这一亩三分地了,好吃好喝的招待也就是不可避免了,大坛的酒水,杀猪宰羊,杀鸡屠牛,这些就都包在我李占标的身上了。”

    原来,在这高村寨中,有一个官绅名曰段俊苏,此人家有良田千顷,驴骡马牛成群,积粮满囤,姬妾成群,家中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可谓富甲一方。这段俊苏最大的特点,就是守财如命,从不舍得多花一文钱。无论是对妻妾家人,还是对长工短工们,他都十分吝啬。他宁愿使囤中积粮发霉腐烂,也不舍得叫家人吃饱肚子。他有一个规定:全家人无论大人或者是小孩,每人每天只需吃半斤粮,而且还要粗细搭配,不准净吃细粮。一旦有了剩饭,一定要留待隔顿再吃,决不允许用来喂狗喂鸡。一旦有哪个人违反了上述规定,那这个人必须饿饭一天,以示惩戒。

    段俊苏不但对自己的家人十分苛刻,对外人则更是苛刻抠门。咸丰二年,黄河泛滥决口,有许多外乡村民为躲避洪水,一下子涌到高村寨村外,人们望着寨堡哭喊,希望段俊苏能施舍一点粮食,来救他们活命不死。但是段俊苏却叮嘱他的家人说:“黄河决口,此乃天灾,不是我段某所为,他们来找我,毫无道理。一旦我开仓施舍,这些难民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有更多的难民涌进村来,那将会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压力和经济损失?这种赔本的买卖,我可不会去做!”

    因此,段俊苏紧闭寨门,眼看着一天天过去,寨外的难民也一个个被饿死,他也毫不感到愧疚。当时人们编了一个顺口溜,来表达他们对毫无人性可言的段俊苏的不满。顺口溜说道:“段俊苏,恶如狼,不救人,只屯粮,宁可粮烂满囤仓,.也不用来救饥荒;虎狼蛇蝎心歹毒,俊苏老贼罪昭彰!”

    咸丰十一年,又逢大旱年,土地颗粒无收令人着急,还守着黄河无水吃,种下的禾苗均被干旱而死,土地荒芜成一片。这时捻军起义的烈火已在各处越烧越旺,河阴县内的饥民再也忍无可忍,他们不甘心就这样被活活饿死,一个名叫李占标的农民,带头组织起了红枪会,矛头所指,就是像段俊苏这样为富不仁的豪富人家。正当李占标准备对段俊苏动手的时候,这段俊苏不知从哪里获得了消息,说张洛行就要来攻,他深知张洛行捻军的厉害,军锋所指,官绅豪富皆为之扫荡。段俊苏想,保命要紧,这次他可不再视财如命了,而是脚底抹油,他赶忙套上几套马车,随身带了些金银细软,连夜逃奔到省城去了。

    因此,李占标的红枪会便没费一刀一枪,很顺利的就进驻了这高村寨中。也因为如此,所以当张洛行、龚德、王怀义、宋景诗等人到来的时候,李占标这才敢于用如此丰盛的酒宴来招待他们。

    在酒宴上,众好汉举杯论英雄,谈着各自举旗造反以来的种种险情和经历,真是各有各的惊险事,人人都有说不完的冒险史。其中,数张洛行、龚德的战斗经历最为丰富。王怀义、范立香进驻皇古寨的经过也最具传奇性。由于众人与宋景诗都是头一次见面,因此都想听一听他是如何举旗造反,又是如何来到这河阴县境内的。

    张洛行在酒过三巡之后,首先发话说道:“我在咸丰三、四年间,就曾带领黄旗捻军多次到达过山东境内,那时我就听说,在山东堂邑县境内,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青年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宋景诗,曾经多次袭击过堂邑县衙,名闻遐迩,威名远播。只可惜我来去匆匆,未得与宋兄弟相见,实乃一憾事尔!”

    龚德也说道:“都说好汉不问出处,英雄莫问来历。既然是道路相同,何愁不会有见面的这一天呢?”

    宋景诗说道:“从诸位的长相来看,你们的岁数都该比我年长,景诗心怀冒昧,只有以小弟的名分来敬称诸位了。张洛行大哥,龚德大哥,王怀义大哥,范培香大哥,还有李占标大哥,你们皆是我宋景诗的尊长,今日在这河阴县高村寨内初次相见,是我宋景诗三生有幸。我先干三杯,然后再各自敬诸位兄长三杯,以表示我对你们的崇高敬意!”于是宋景诗遵照前言,一一履诺。

    张洛行说道:“都说山东好汉武二郎豪迈气派,可惜此英雄离咱太远,咱无缘相见。今日一见景诗老弟如此慷慨,可见古人之言并不是虚传矣。佩服佩服!”

    龚德也说道:“龚德无能,不胜酒力。可是今日与景诗兄弟有幸相遇一处,这皆是前世的造化,我定要连饮这三杯,以表示我对景诗兄的的敬意!”

    众英雄倥偬交酬,连连举杯,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时分。张宗先、张宗禹和安娇等人逐一将众首领安排歇息,一天的光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过去了。趁众英雄睡眠歇息的功夫,咱们再返回头来,将宋景诗竖旗造反的来龙去脉加以详细描述吧。

    由于清政府的倒行逆施,不但在淮河北岸激起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在山东、河北境内,也逼迫农民举戈反抗。有志之士也效仿捻军的榜样,趁机而起,公开造反,张挂旗帜,以应方色。在山东境内,张善继、孙全仁首举黄旗,郜浩文、张宗孔继举红旗,程顺书、石天雨又举白旗,左临明等再举蓝旗,杨朋岭又举花旗,杨泰、杨福龄举大绿旗,雷凤鸣、王振南举起小绿旗。首先举起蓝旗的蓝旗首领左临明,之后又联合姚泰来等人改换做黑旗,并共推宋景诗为众人的新首领,共图反清大业。

    各县饥民纷纷响应,宋景诗等人的义军势力日益壮大,在各旗造反军中,其中数黑旗、红旗、花旗的实力最强,各旗联合作战,足迹踏遍山东省的阳谷、堂邑、莘县、朝城、冠县以及河北省的馆陶、邱县、广平、曲周等县境。

    宋景诗,生于山东堂邑县西北小李官庄村,少年起即同馆陶县王占基友好相处,并在一起学习拳脚棍棒,习练武艺。后来,王占基因与某官绅发生争斗而将其杀死,被官府缉拿下狱。宋景诗为救王占基,联络同村好友十八人,将王占基从狱中救出。

    官府大失脸面,委派捕快四处缉拿宋景诗。宋景诗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聚义起事,公开打出了造反的旗号。他们杀官吏,劫富豪,杀富济贫,使官府日夜不得安宁。后来,张洛行在安徽淮北雉河集聚义造反的消息传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