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珍兽园

    第八章珍兽园 (第2/3页)

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当饮血为盟誓。”

    定居中原的汉族王朝大明之所以边患不断,并不是明蒙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主要是明朝廷不许边墙外的蒙古部落向明朝廷朝贡,以换取他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绸缎茶叶等东西。抢掠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永乐元年(1403)到隆庆四年(1570)的160多年时间里,蒙古部落主向明廷朝贡达800余次。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蒙古族的主体鞑靼部和明廷在朝贡关系方面几乎处于空白。

    到明英宗即位以后,瓦剌部打败了鞑靼部而成为蒙古高原的霸主,从脱欢到也先无不重视与明廷的朝贡关系。每年向明廷派出大批使者,且人数逐年增加,最多时达到了3000多人。由此而促成明英宗时期朝贡体制繁盛一时的局面。所谓朝贡就是经济贸易,正是由于经济需求受到了限制,请求通婚又未被准许,再加上也先已经统一了蒙古大部,觉得有力量向明朝发动进攻了,于是才有了当年八月的“土木之变”(英宗北狩)。

    需要指出的是,在朝贡体制的运行中,“土木之变”仅仅是明廷由于宦官专权所造成的一个偶然事件,此后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朝贡关系并未受到影响。蒙古瓦剌部虽然强大一时,但仍要和明廷保持这种朝贡关系,鞑靼部也是如此。

    成化初年,毛里孩攻杀孛来,雄视诸部。于成化三年(1467)春“乞通贡”,“明廷许之”。期间的弘治九年秋天,小王子因对明廷之赏赐不满意,因此频繁扰边。弘治十一年(1498)二月,“小王子久不贡,至是遣使臣六千人至边,求入贡,许入关者二千人,入京者五百人”。弘治年间也是明蒙之间朝贡体制运行得比较好的时期,守臣许进在边治理有方,因而“大同士马盛强,边防修整。贡使每至关,率下马脱弓矢入馆,俯首听命,无敢哗者”。这就是自永乐以来宣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