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债与战争公债

    第十二章国债与战争公债 (第2/3页)

、“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嘉靖后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部,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前往夷洲。据考证,这支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经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