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7章 借史明志

    第2747章 借史明志 (第2/3页)

    他发现自己理解错了罗子凌的意思。

    罗子凌收住了笑容,很认真地说道:“唐诗是华夏文化发殿的一个巅峰,后世难以超越。唐朝时候自上而下的大气包容,也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太姥爷你觉得,你们这辈子人努力了一辈子,达到了盛唐时候的高度了吗?”

    “怎么会没有?”凌锦华的脸色有点难看了,“唐朝时候的生活,能和现在比吗?”

    “我指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没意思。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无论哪方面肯定越来越好。”罗子凌摇头,“我觉得,大唐被后人称道的那些优点,我们这个时代并不具备。太姥爷,你退休前,有什么人敢和当年的魏征、萧瑀、温彦博一样指着你的鼻子指正你的错误,当着其他人的面骂你?”

    “我不是李世民!”凌锦华硬梆梆地回了一句。

    “你们那个整体就是李世民,但你们中的无论哪个人,都做不到李世民那样的大度包容,我们的整个社会,也没有大唐时候的包容和大气,更没有自上而下的虚怀若谷。大家都喜欢听好话,接受不了别人提意见,也没有人敢向你们提意见,所到之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说到这里,罗子凌顿了顿,再把自己的最终观点说了出来:“我觉得,如果听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的话,我们想赶超老美,只能是天方夜谭。现在的老美,和当年的盛世大唐差不多,能包容天下的.......”

    “你觉得,你说这种话合适吗?”凌锦华打断了罗子凌的话。

    “是啊,不合适,因为现在不是贞观大唐,需要的只是听话的人,而不是不同的意见。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古训,早被大家忘记了。”罗子凌说着,指了指凌若楠,“其实我觉得我妈比大部分人都出色的一点就是,她敢讲真话。因为这一点,我很希望她能更进一步,能到那个可以影响整个华夏的地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督促我妈,把‘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当成施政的最高准则。我也觉得,如果有一天我最终踏入了官场,我要做的,也是希望整个社会的风气变成这样。”

    凌若楠想不到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