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科幻小说

    第700章 科幻小说 (第2/3页)

器人故事“也许会永远保持科幻入门必读的地位。”

    Cadigan还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们应该真正阅读一下《基地》而不是只讨论它:人们“应该读,因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将数学应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范例。”

    当然还有《大魔法师》——苏珊娜・克拉克。

    一部异质历史,讲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纪的英格兰的故事。

    这是一部每个人都在谈,但很多人都懒得读的作品,因为它“又大又厚”。

    科幻其实就是科学幻想!

    而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中国文学一直以来都不缺乏幻想的传统。

    早在先秦时期,神话故事就已经充满了气势磅礴的想象,《山海经》里广为人知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竖亥丈量大地”、“義和浴日”等等,无不在勾勒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可能的关系时展现出壮丽的想象力。

    在古代神话之后,哲学家对自然的思考,无论是儒家的“乌托邦”式理想追求,还是道家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皆是华夏儿女想象力的不朽产物,庄周在《庄子》里通过自编神话思考人与自然、社会和变化等等的关系,这也是当今科幻的主要主题。

    如果不是那么严苛的定义,无论何种科幻类型都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相对应的作品。《列子·汤问》里的一篇《偃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科幻,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科幻,讲的是偃师将一个精妙的人偶献给周穆王的故事(详见篇尾注),当代中国科幻家们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无数精彩的科幻作品,这里主要推荐大角潘海天的《偃师传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读过,其中勾画出的一幅“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景象,是否会让我们想起著名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而作为乌托邦,《桃花源记》比《乌托邦》早了1200年之久。

    李汝珍的《镜花缘》好比同时代的《格列佛游记》,通过虚构出形形色色的异类文化来反讽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又是属于社会科幻的范畴。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也是借助于一段历史事件而生发的幻想,其中各类天神在人的土地上相互交戈,各类来自不同空间的兵器和各类具有超级能力的主人公之间的浴血搏杀,是否会让你想起现今大热的《X战警》、《星球大战》等等各类英雄史诗科幻电影。

    还有很多散见于各类神话、历史、志怪读物中的那些机器奴仆、长生不老、飞天器,例如张鷟在《朝野佥载》中的“能飞的木鸢”、沈括的《梦溪杂谈》里的“返老还童的药”、洪迈的《夷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