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阶层差异

    第十七章 阶层差异 (第2/3页)

   不过,李父也始终犹豫着这两个选项,它们虽然看似各有各的好处,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前者,虽然稳定,但却并不符合李峰的性格特点,机关工作需要心计,需要玩弄权术,需要表里不一,这些都不是李峰所擅长的东西,并且,在体制的内部根本不可能允许一个喜欢改变规则的人生存,而李峰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而后者,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李峰的父亲对自己的儿子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他是否拥有商业才能,他是否有吃苦的毅力,李父还不得而知,在这些未知数还未确定之前,他不愿冒这样的风险,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路径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李峰的父亲在自己儿子的事业选择上会如此慎重,甚至是有些过分的谨慎。

    也许,英国的一档名为《56UP》的记录片可以给出我们些许答案。

    这是一个很棒的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从7岁开始,每7年拍摄一次,直到56岁,在几十年的跟中记录后,该纪录片的导演最终似乎证实了他最初的猜测——不同阶层社会的人是很难逾越到其他阶层的(上层阶层的子女长大后依然是上层社会的人,中层阶层的子女长大后依然是中层社会的人,下层阶层的子女长大后仍然是下层社会的人),当然也有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或者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但是,他们只占极少数。

    这种现象会出现的原因不只是由于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平台,更是由于思想本身的差异,在不同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儿童有着不同的思想,有着不同的社会认识,也有着对事业选择的不同倾向。这些差异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显示了出来,上层阶层读私立学校的小孩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比如成为著名律师、医生等等。中产阶层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或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之后嫁人生子。而在穷人区或贫民窟长大的孩子则谈不上有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父亲,甚至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也进入了他们的愿望清单。这些思想在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道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后来的职业选择上,不同阶层的人也截然不同,上层阶层的人选择了律师等一些收入高、受人尊敬的职业,中层阶层大多选择了教师等中等收入的职业,并且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而底层阶层的人则做着普通的服务性工作,甚至与失业常伴。

    从某种角度来讲,职业是男人的第二条生命,职业的选择决定着不同人的人生轨迹,有很多人忙于迅速赚钱而忽视了继续深造,他们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