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位奇才1

    第三章 两位奇才1 (第2/3页)

业来说,科学的管理人与钱是多么的重要,它能让企业策划者可以不用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人、财、物的管理上,从而有时间抓产品与市场。另外,清楚易懂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也使得江浙一带的企业容易摆脱家族式管理的锁链。

    此时,南考公司也在金融危机下寻求着新的成长动力,王福的出现无疑符合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王福有着出色的沟通能力,南考很快就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两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拍即合,实现了双赢。

    抓住南考是王福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个企业虽然不是巨头,但却拥有着极其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强大的实力。他们帮助王福在华东的销售业绩直线飙升。

    2010年成绩优秀的王福被调回到了总部任副职,其销售部的领导正是杨广。

    王福是个极其傲慢之人,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只佩服过两个人,第一个是他的父亲王博涛,可以说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王博涛的故事应该从那次改革说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所掀起的那场革命。

    这么称呼邓公容易让人误解,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好像是由他一心规划好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运行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这场举世瞩目的发展可以说一直都在摸索中前行,直到今天,中国的发展,不,应该说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中。没有人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所有的对与错都只有在结果出来的时候才会得以证明。这符合人类的法则,即人在做错事前并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是错的,至少绝大多数人做绝大多数的事情前的那一刻,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事情的对与错往往是由结果的对与错来决定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者来说,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作为方向的制定者,他们其实无法完全看清结果,可是作为决策者,他们又必须对结果负责。

    1978年,王博涛在一个集体螺丝生产企业当工人。一天,《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科学养猪的新闻让他彻夜难眠。在那个革命与斗争占据报纸全版的时代,这样的新闻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王博涛知道时机来了。同年,他参加了高考,这是他一直没有忘却的父亲的家训:永远不要放弃学习。可惜的是他落榜了,不过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当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拥有敏锐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