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邺城攻防战(前奏)

    第499章 邺城攻防战(前奏) (第2/3页)

心思膨胀了,才会有可乘之机。还有就是,谢家主导豫州,他作为“长女女婿”,不方便染指!

    除非谢道韫永远不跟谢家的亲戚来往了。

    赵川总要为谢道韫的脸面考虑考虑,毕竟是恋爱结婚,又不是别人强塞给自己的女人,总是要怜惜一下的。

    而此时的枋头城,虽然是夜晚,却是灯火通明,守备森严。

    《水经注》卷九淇水条:“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

    枋头,简单粗暴的命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而直接的智慧,太特么好记了。

    从《水经注》的描述来看,枋头就是一处连通黄河、淇水、白沟和清河,保证河北漕运的交通枢纽,枋头一带,也是黄河渡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水网交错,四通八达。

    今年冬天黄河没有全部结冰,但岸边的冰还是很厚实,省了谢石不少麻烦事。

    他一路势如破竹,遇到慕容家的宗室,则是一刀结果了,人头送到枋头,而其他人则是不为难他们。也许是起到了威慑的作用,当谢石派人渡过黄河打探时,发现鲜卑慕容的枋头大营居然是空的。

    居然是空的……也太不给他谢石面子了,我要砍你的头,你怎么可以缩回去!这让踌躇满志的谢石有些抓狂。

    枋头城内,谢石端坐于帅位之上,手下众将都默不吭声,气氛有些沉重。

    “何无忌,你是先锋官,说说看,燕军主力在哪?可否与你们交战过?”谢石阴着脸,眼睛下面那如刷子刷成的白色条纹看上去甚是恐怖。

    黑云压城城欲摧!何无忌看不惯赵川这厮“靠女人”才身居高位,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小白脸写的诗太特么贴切了。

    其实何无忌心中有句麻麦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但他看到谢石脸上表情,决定还是不要说比较好,坚决的缩了。

    “枋头乃是空营,只是从外面看插满了旗帜,里面都是顶着军服的稻草人。至于燕军……一个都没有看到!”

    何无忌乃是绝对的亲信,若不是这样,谢石当真想打他几十军棍出出气。

    之前濮阳之战,鲜卑慕容抵抗极为激烈,谢石费了很大功夫才夺下城池。

    这也是托了年年战乱的福气。

    城头变幻大王旗,各个势力如同走马灯一样占据着濮阳,城墙年久失修,白白便宜了谢石麾下的北府兵。濮阳城守将慕容德,乃是慕容俊的弟弟,现在燕国皇帝慕容伟的叔叔,若是抓到了,很能震慑一下鲜卑慕容的高层。

    可惜那厮被之前的滚滚人头吓破了胆,连夜退走了。据说这厮已经不是第一次弃城逃跑,还得了个“逃跑将军”的绰号。

    正当谢石以为决战的地点会是枋头的时候,他却没想到燕军直接退到了邺城,死守不出,枋头城变成了空城。

    这并不符合谢石的预期。

    濮阳丢失后,慕容燕国实施了“积极防御”的政策,斥候活动极为频繁,给谢石的北府兵造成了极大困扰。他们还骚扰粮道,虽然损失不大,但确实拖后了行军速度。

    正因为这样,谢石才觉得枋头大战在即,结果为什么会和自己想得不一样呢?

    “大帅,末将有话要说。”

    当场面陷入尴尬的沉默时,一名国字脸的将领,从帅帐末位走了出来。

    这是哪根葱?

    此人身材魁梧,看上去就是孔武有力之辈,胡须浓密,眉眼有些粗犷,这样貌谢石感觉很是眼生。

    谢石治军是把好手,并不以自己的喜好来晋升麾下将校,一切都是以军功看齐。

    这位大概是近期作战勇猛升上来的吧?

    “呃,你叫什么来着,我看着很是面生啊?”

    那汉子不卑不亢的答道:“末将孙无终,晋陵郡(今徐州附近)人,乃大帅麾下鹰扬校尉。”

    谢玄点点头,这就难怪了。谢家这一年多招兵买马,招募的都是南迁的流民,从晋陵来的人不在少数。被封为校尉,说明从前就是流民帅,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