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所图甚大

    第二十九章 所图甚大 (第2/3页)

位叫窦韬的年轻人,恭敬的问法显道。他已经知道对方就是近期“很狂很嚣张”的苏家堡的人,心里弄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如何,到这里来具体是做什么。

    淮北之地,乃是胡人和东晋政权反复争夺的边界地带,南北朝时期,这里发生过许多大战,包括后来的淝水之战,一部分战场也是在这一代。

    北魏和南朝各代,也是反复拉锯,所以这里的地主武装势力,没有一个不是人精,因为笨蛋早就被灭掉了!

    苏家堡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十分惊人,不仅指挥有度,而且主帅很会用兵,窦韬当然不可能跪舔,但也绝不会轻易得罪,于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说说好话,装装孙子又不会掉块肉!

    窦韬的行为跟法显之前估计得一样,他携着苏家堡踏平王家寨的大胜而来,自然是昂首挺胸,心中有底什么都不怕。

    “贫僧法号法显,乃是山野粗人,不值一提。”法显故作谦虚的说道。

    “贵堡堡主苏道质,我们以前也有所耳闻,只是不太熟悉,没想到现在宛若飞龙在天,光芒不可直视,真是出人意表啊。”

    窦韬话里有话,不断试探着法显。

    “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大,足以翻天覆地,有时候又很小,什么都做不了,关键是把握住时势,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顺势而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桓公北伐,这就是势,我家主公,无非是借了势而已。”

    法显说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窦韬却在心里暗自摇头。

    这些全是客套话和场面话,没有一点油盐,对方的想法跟他一样,你没有干货,我也就一直灌水,继续这样聊下去,估计说一晚上废话也是白费功夫。

    桓温远在寿春,手根本没有伸到这里来,苏道质如何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收服陈家屯,踏平王家寨,人马多了几千人,部众更是多了万人有余,实力大增?

    这些才是窦韬最关心的问题。

    这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只是现在不方便问,即使问了,对方也很可能不会说。

    窦韬那张英俊的脸阴晴不定,他父亲早已不问世事,窦家坞堡的内外事务,全是窦韬在打理,只有最重大的事件,需要借助他父亲人脉的时候,他才会去请示,这也是窦家在刻意的培养家族里的优秀子弟。

    窦家要再次崛起,少不了年轻的领军人物,窦韬的父亲资质一般,能文不能武,所取得的成就有限,有了优秀的儿子,自然就提前退了下来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窦韬历练。

    宾主落座,法显喝了一口尚未改良的茶水,差点无礼的吐了出来。他口味已经被赵川的炒茶养刁了,遇到窦家这种生茶加大量作料的,还真是不适应。

    这位年轻和尚,脸上的厌恶嫌弃一闪而过,又迅速恢复了平静,好像一切都是幻觉,他将茶水放下便不再饮用,窦韬看在眼里,对苏家堡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些。

    这位和尚是见过世面的,嫌弃自己的招待,那说明他平日里喝的一定是比自己招待的茶水要好得多。

    一个落魄的势力,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追求这些的,这一点说明了苏家堡内部的经济状况,定然是好的,他们不仅有人力,而且还有物力跟财力。

    看来最近苏家堡碾压周边的两场战争,必然有其内部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偶然。

    他们会不会是桓温在淮北的代理人?

    窦韬心中一惊!

    提线木偶,早已有之,兵法上也不甚稀奇,幕后大佬不方便出面,让小弟穿个马甲在前面打,这是很正常的操作思维。

    后世美利坚和苏联冷战时期经常打代理人战争,自己不亲自上第一线。代理人战争,其实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不是什么秘密,到了南宋末年元朝初年,代理人战争更是打得登峰造极。

    窦韬能想到这一点,是因为苏道质写的那两首歌颂诸葛亮的诗,倾向很明显。

    这两首表明立场,很明白的解释了苏道质自身的立场,那便是此人即使不是桓温的人,也是跟桓温一样心思的人,站在东晋北伐这一边的。

    苏道质派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