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百战归来再读书!
第十一章 百战归来再读书! (第2/3页)
雪球般越做越大。
半年后,我把充电宝的品牌做了起来。
不过虽受益于此,我也遭遇了账期之痛。
因为当时印尼主流的销售模式是先把货卖完,再付款,卖多少还多少钱。常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拿一两万的货,过一个月去找收钱,换回来一堆没有卖掉的东西。
因为印尼还处在传统的零售分销阶段,层层分销,都存在帐期。进口商给批发商放帐,批发商给小批发商放帐,小批发商给零售店放帐。一旦中间缓解断裂,整个玩完。
所以,最后我意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当时我就立即提出了两个不能谈:价格不能谈,账期不能谈。我的非凡品牌于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2013年,我通过自营品牌加代理的模式,两条腿走路,占领了印尼充电宝市场过半的市场份额
2013年,我也感觉到模式太传统,难以做大。
根据原有的产品销售路径,中国的产品要卖到印尼,从工厂到用户的时候中间至少有四层环节,从工厂、进口商、批发商、小批发商、零售店,最后才到用户,层层下来不仅效率低下,成本也高昂。
于是我开始萌生做零售b2c的想法,通过pc端做跨界电商,直接找工厂采购。最后发现根本做不起来,链条太长。
我开始判断,印尼的环境不适合b2c的发展,这里与中国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制造业的不发达,无法直接实现f2c。大部分3c电子产品都在进口商拿货。
我最后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4年9月。我当时以黑马营学员进行路演,6个投资人一字排开,坐在台下。当是我也是头一天晚上11点钟临时决定参加,因为只是一个想法,也未找融资。最终硬着头皮准备了一个路演ppt。
结果很意外,三分钟讲完ppt,两分钟回答投资人提问。我成为黑马营7期学员路演第二名,4名投资人认为靠谱。
跟大家说,当时我觉得有一种被宠幸的感觉。我自己都怀疑。后来才意识到,投资人认可其内在的可行逻辑。
我当时路演的项目是ook,一个b2b电商平台,与本土to c 做法不同。它一端连接中国的工厂和3c品牌,另一端连接印尼线下零售店。我对其进行了三方面的升级。
一是扁平化。印尼进口商一般挣20%,批发商挣10%,小批发挣7%,零售商挣30%。ook直接从国内工厂或者品牌商,对接印尼线下零售商。在这个模式下,能保证15%的毛利润,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因为你要提供服务,要承担中间的资金环节。
二是it化,印尼信息化落后,所有的零售店老板几乎都没有it系统。我曾遭遇过现实尴尬,常有地处偏远的零售店主打电话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