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王秀楚奇遇记

    第131章 王秀楚奇遇记 (第2/3页)

,但转念一想,连怎么看都是动口不动手的郡君都这么能打,跟着淄川军果然最安全。

    王秀楚非常“安全”地跟着刘三四的小队继续前进,然后遇到了一拨子正在贼吃贼越吃越肥的友军。带队的博兴军千总名字念起来非常有特色:施豹。作为陈德的崇拜者,施豹在战斗中一手一把腰刀砍的飞起,对面那群杨参将手下的叛军哪里挡得住?这一拨一千多人的叛军的掠获,很快就成了五百多博兴军的囊中之物,而王秀楚又发现淄川军和博兴军一个巨大的区别——他们对首级、对掠获的热情,似乎远远低于对秩序的遵守,他不禁感叹:“淄川军纪律严明,真乃天下之强军也!”

    刘三四对此不屑一顾,说什么强军纪律严明,还不是毛哥用鞭子打出来的?按照纪律办事有吃有喝有银子拿,还给娶亲,谁他娘的还不长眼去违反纪律?更何况淄川军的兵可是上过“文化课”认字的,道理总是要讲的吧?

    王秀楚有一种被雷劈、三观尽毁的既视感,教小兵(他已经在无意中不用“丘八”这称呼了)识字?这是什么套路?小兵难道不是越粗鲁越无知越听话么?但王秀楚也不得不承认,识字的淄川军战斗力远远高于那些不识字的兵,所以他在脑海里给了自己一个解释——教小兵识字是为了传军令方便!

    王秀楚这次还真猜了个正着,因为他很快看到了淄川军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一名轻骑兵发现刘三四的队伍,迅速接近,然后把一个纸卷递给刘把总,纸上有毛雄辉的副将印,倒是做不了假。刘三四把纸卷摊开让葛八六念,大概意思是已经和庄总兵取得联系,刘三四保卫府衙的功劳够大,晋升为千总,所有士兵都有赏赐,而下面的命令是让刘三四带队赶紧去东侧城门和霍铜等人汇合,至于淄川军的主力,依然在城内和多铎、李成栋决战。

    王秀楚听的真切,若不是脑袋里“文贵武贱”的思想钢印打的太牢固,他恐怕会有“弃笔从戎”的冲动。现在的书生脑袋里全是“武百年,文三百年”的理论,而如果武人和文人一样识文断字,那岂不是要“武三百年,文百年”了?王秀楚别扭了非常长的时间,机械地跟着兵走,等他终于看到大片逃难的人群向着东侧城门涌动,不由得再次感叹——

    这就是人心啊!

    ————分割线————

    在旧时间线上的扬州十日中,大批扬州市民处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等死”的绝望之中,但在新时间线上晚了近两个月的扬州之战中,他们却有了一条生路。

    向东,向东就能活!西边和南边在多铎、李成栋的封锁之下,北面的庄子固在抓人当炮灰,只有东面淄川-博兴联军控制的城门是可以通行的,尽管这对于某些人说,并不是一条免费的活路。

    淄川军在收“活命费”,针对逃难的富商、财主收活命费!至于怎么分辨平头百姓和富商财主?体型、面色不是明摆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