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八章 意愿相驳

    第八百十八章 意愿相驳 (第2/3页)

 那么聚集大臣们是为了什么呢?无非就是商讨该怎么去“等”。

    还有两万唐军驻扎在高句丽的地盘,两万唐军的补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只要军队驻扎在高句丽地界上一天,每天说消耗的军粮物质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一天两天乃至十天半个月的消耗对大唐来说都不算什么,难得就是这支军队可能要驻扎一年两年,甚至数年之久,那么这笔消耗就非常恐怖了,必须提前想出办法来应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高句丽如果突然向着两万唐军发起进攻了怎么办?别看现在高句丽派出的使臣像条狗一样在李世民以及众大臣面前摇尾乞怜。但要是对方一旦翻脸,这两万唐军绝对要经历一场血战。

    在未真正下令攻打高句丽之前,李世民并不想和高句丽被动的开战,所以这两万唐军是要继续坚守在现有的位置,要是后撤至边境附近,也需要与大臣们商讨,再三斟酌后再下决定。

    让李世民感到不太舒服的是,这回大臣几乎都表明态度,要让军队后撤至大唐境内,暂时放弃占领的地盘。

    上下大臣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辞,不由得让李世民大感失望。

    让出已经占领的地盘?不可能!我堂堂天可汗,怎么能先一步后退服软?无论是从面子上还是其他,李世民都不想退兵。毕竟两国还没有真正的交战,谁怂谁就是怂蛋!

    他李世民不想做怂蛋,所以本意上并不想退兵。召集大臣过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商讨出一个既不退兵,又可以解决这个事情的办法。

    哪知道大臣们这么不给面子,居然都想着退兵,这让李世民很郁闷,不仅郁闷,还憋得慌!

    其实大臣们说的也没错。站在国家的立场考虑,退兵无疑是最没有风险,最节约成本的做法,唯一不能满足的就是李世民的面子。

    当然,在国家的利益面前,大臣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前者,至于陛下的面子么......要不等下次灭了高句丽给您长长脸?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李世民虽有不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