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诗传天子

    第十六章 诗传天子 (第3/3页)

纯,容易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要是百姓被煽动了,事情就闹大了。

    某些人某些势力就等着这样的事情出现......

    “长孙伯伯不是说要念诗嘛?怎么说起国事来了?”

    高阳的声音把李世民拉回了现实,他也疑惑的看着长孙无忌。

    是啊,说好的作诗呢?诗呢?你在这和我谈国事算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轻轻叹了一口气,四五十度仰望天空...好吧,没那么夸张。

    “老夫说这些并不是没有用意的,河北道今年遇到这等灾祸肯定有许多百姓吃不饱肚子,哎...”

    长孙无忌转身朝李世民鞠躬。

    “臣,恳请陛下赐墨。”

    李世民脸色渐渐有些严肃。

    赐墨?长孙无忌提出这个要求可见他那首诗不简单,但是,诗是文人闲暇之余拿来助兴,增长学识的,需要这么隆重吗?

    李世民朝身边的宦官看了一眼,宦官姓万,是个机灵人,立马躬身退去。

    不一会儿,几个小宦官搬着一张桌子和一副笔墨出来,毕恭毕敬的摆放在长孙无忌面前。

    长孙无忌提起笔,稍稍犹豫了一下,落笔唰唰写下四行诗句,正是陈飞作得那首《悯农》!

    “我来看看,嘻嘻,长孙伯伯肯定作了一篇酸溜溜的诗...咦?悯~农?”高阳瞪大眼睛一字一句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这...这...”

    高阳念出来以后在场没有听到过这首诗的几人包括李世民均略感惊讶,这首诗...秒啊!

    临川走到高阳身边,一字一句的细细品读这首诗,不知不觉,眼眶居然有些微红。

    “粮食种植如此不易,河北道百姓又枉受天灾,民生疾苦,我们却...”

    临川说到一半摇摇头,朝李世民盈盈一拜:“父皇,女儿恳请将这首诗贴于女儿的寝宫内,时时提醒女儿粮食来之不易,不可浪费。”

    李世民和房玄龄也走到长孙无忌身边俯下身观看这首诗。

    “这首诗...这首诗...嘶!看着简单,读着朗朗上口,可是里面的寓意确实深奥啊,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诗词。能做出此诗说明此人的文学功底必然十分深厚,恐怕不在我等之下,而且他必然有在田边劳作的经历。辅机,你刚才说这首诗不是你做的,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当朝哪位大儒?”房玄龄对这首诗啧啧称奇,忍不住问长孙无忌。

    就连李世民看后也叹道:“简单的几行字却能道尽百姓的疾苦,此人确实有几分才学,朕也想知道这是何人所作。”

    长孙无忌故意买了一个关子,似乎是想调几人的胃口,没有作答,继续提笔,写下一行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围在桌子边的几人眼睛都直了,大家沉默,相继无言。

    “好个‘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非这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李世民开口打破了沉默。

    长孙无忌轻轻捋了捋胡须,慢悠悠的说道:“作出此诗的人,陛下一定没有听过,就连我也不曾听闻。”

    “辅机,你可不许卖关子,如实道来,朕自掌朝以来求贤若渴,这样的人才怎能不为朕所用?”

    “此人乃昭应县永乐村普通农民所作,姓陈名飞,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