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三苗之地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三苗之地 (第2/3页)

蝉出了不周山,只要帝江不跟过来。

    楚河就有把握,将穷蝉劫走。

    这就是楚河全部的计划···大概!

    还是那句老话,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就永远是输家。

    只有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让将别人带进来,那才有赢的可能。

    颛顼以他为棋子,想要用他来打破眼前的僵局。

    殊不知,他何尝不是楚河棋盘上的子?

    在封建时代,三苗之地残留的苗民,往往与蛮荒野蛮相提并论,那些苦学鸿儒之辈,说起这些地方,都以缺乏教化为冠之。

    然而在上古时代,恰恰相反。

    三苗之地,是文明、先进和智慧的象征。

    三苗本为九黎残余。

    蚩尤与黄帝一战溃败后,九黎所有的‘精’壮不是被杀害,便是被流放。

    遗留的三苗之族,大多为老弱,还有武力不强的‘女’‘性’。

    在凶险、竞争‘激’烈的蛮荒生存,他们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与过往的九黎决然不同。

    在三苗之地,文风兴盛,且已然有了君子、小人之分。

    人们讲究礼节,万事寻求法度。

    竟然在原始奴隶社会时期,拥有了几分封建社会的风采和面貌。

    同时三苗之地也十分的富庶。

    由于水系发达,所以不少国家、部落都会在三苗之地汇聚,进行以物易物。

    而三苗也发放他们的贝币,作为市场上的一般等价物,还有一些粗糙的度量衡。

    炎黄之争,炎帝后裔被压制已久。

    共工氏若非有三苗支持,其实是很难与黄帝正统后裔的颛顼争斗,甚至时而还占据一定上风的。

    丹水之上,有着三苗之地最大的一处码头。

    来自各方的木排、竹排、行舟汇聚在码头上。

    各种货物,在一些木制或者竹制的工具帮助下,从船上、木排上拆卸下来,堆在码头之上,堆积如山。

    忽然间,码头上工作的人们,全都喧哗起来。

    有人爬上了树梢,有人跳进了河里,还有有些修为的人,直接飞上了天。

    他们都看着从丹水的水平线另一端,行驶来的一条船。

    那是一条他们从未见过的船。

    不仅制作‘精’细,船体庞大,并且雕梁画栋,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