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蔡邕来访

    第233章蔡邕来访 (第3/3页)

然、精练,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其意境之高远,必为千古传唱的绝世佳作。”

    高顺忙问道:“先生过赞了,先生可愿意前去历山大学任职?”

    蔡邕想了一下,摇摇头,刁难道:“君侯错意了,这《秋思》虽为佳作,却不是“梅花先生”的最佳之作,既然君侯号称“梅花先生”,必然要以梅花为题方可。”

    高顺为难道:“先生,此刻为深秋季节,何来梅花可吟?”

    蔡邕笑道:“何以无梅而不能吟梅?”

    高顺非常为难,他记忆中关于梅花的优美诗词已用尽,现有江郎才尽的感觉。

    卢植和蔡邕笑嘻嘻的看着他。

    高顺在冥思苦想,突然计上心来,笑嘻嘻的说道:“哈哈,有了。”

    卢植赞道:“哈哈,君侯果然大才,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有新意的诗词。”

    高顺吟诵道:“《咏梅·赠蔡夫子》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卢植笑道:“此诗最为贴切,果然难不倒君侯。”

    蔡邕激动的起身,对高顺一礼道:“谢过君侯赞誉,老夫会尽快前往历山大学,绝不负君侯所托。”

    高顺也非常激动,若此,便保护住蔡邕免受伤害,且其女也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流离异乡,飘零半世。

    卢植问道:“君侯,给伯喈提供何种薪俸?可不能让伯喈为难。”

    高顺忙答道:“按照顺的计划,大学提供宅院住宿,蔡先生享受八百石薪俸,若是不足,可随时增添。”

    蔡邕忙说道:“谢过君侯了,这么高的薪俸足够了,毋须再添。”他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以他的性格,确实不便于久居京城,若是在历山大学任职,以后与泰山郡羊家便可经常走动了。

    卢植面带微笑,满意的点点头,认可了高顺的意见;为老友有了稳定的生活而感动高兴。

    见事情已成,高顺立即派人去请房良前来,希望当面把事情交代清楚。

    当天,高顺接连写出的3首诗词迅速传遍洛阳,众学子和文人争相吟诵;高顺文采斐然,其诗篇备受推崇,连皇宫内都有人在传颂。找本站请搜索“6毛”或输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