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兖州之争

    第374章兖州之争 (第3/3页)

是眼前,等朝廷任命的陈留郡太守胡轸稳定下来后,肯定要收复这两县,战争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他的后方还有颍川郡太守魏续,若是北方发生战事,魏续肯定会择机而出,将他驱逐出辖区。

    兖州发生的剧烈变化,连鲁国的贼首昌豨都感到害怕,他甚至是怀疑由于他的劫掠,才引来的朝廷官兵,不由的小心了很多,把外出劫掠的部队完全召回,并开始筹划后事,他计划,若是朝廷大军真是来剿灭他的,他将前往徐州,投奔徐州,徐州牧陶谦乃忠厚老者,且缺乏战将,肯定会接纳他的,而且投奔之后,一定能获得重用的机会。

    袁绍见朝廷派出几万大军来袭,若是等他们占领兖州,岂能放过豫州?

    在与几位军师商量之后,袁绍急忙给刘岱和袁遗去信,让他们放弃兖州,来豫州,联手对付董卓军队的进攻,否则昌邑城孤城难守,早晚会失陷。

    袁遗对袁绍的命令无条件的执行,刘岱却不这么想,他是兖州刺史,必须留在境内,与反贼董卓的军队进行作战,那怕战死,也对得起列祖列宗。

    这时,豫州几股势力,暂时抛却内部恩怨,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州牧韩馥负责沛国的防御,袁遗负责梁国的防御,袁绍负责陈国的防御,曹操则负责颖川郡的防御,各司其职。

    这样,袁绍轻松的便把陈国和梁国纳入他的势力,成为他的辖区,且他有汝南郡做基地,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和后勤物资,若是州牧韩馥不能力敌,他甚至有机会取而代之,将沛国纳入名下。

    于是,在袁遗撤退之后,刺史刘岱接管了山阳郡,把各大家族和各县的兵丁集中起来到州治昌邑城,加固城墙、深挖壕沟,预备弓箭等守城物资,准备决战。

    此前便有很多家族迁移到冀州或者青州,这次朝廷军队前来,为了免遭战火的波及,更多的人选择了逃离,留下的人,都是刘岱坚定的支持者。

    既然袁遗已经带领军队撤离,刘岱便不再指望袁家和豫州,便派人向青州求援,并要求各家族把部分家人转移到青州辖区,他已做好与敌同归于尽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