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世人的选择(下)

    第515章世人的选择(下) (第2/3页)

反对出仕高顺,他们认为只要荀家存在,任何时候出仕都不晚,荀家的声誉不容有污。

    若不能先在家族内部达成统一意见,必将祸及家族。

    最终,荀家决定先派一人去试探高顺的态度,被选中者为荀攸,也是采用自荐的方式。

    高顺非常高兴,在审查其属性后暗喜,任命为参军,前往程立处任职。

    荀家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他们感觉高顺确实有识人之能,陈群擅长政务,被安排为县令,荀攸擅长谋略,被任命为参军,皆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且参军也是不低的官职了。

    有了陈家和荀家的带头作用,其他士族立即效仿,纷纷出仕。

    陈琳在袁绍自杀之时隐匿起来,待事情平稳之后,又急急的到达青州,寻孔融在历山大学觅得一职位,并希望借此接近征东将军房良,获得上位的机会。

    祢衡,当时名士,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在历山大学指点江山,针砭时弊,对学子造成很坏的影响,高顺便派其前往襄阳城,作为与董卓势力联络的从事。

    按照儒家传统思想,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出仕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他们必须有一位效忠的人。

    士族大量出仕,土豪们也感觉到了压力,于是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从政机会,大部分人皆能兢兢业业的工作,获得了郡县的一致好评。

    当然,也有人不甘寂寞,想靠奉承、巴结或者特殊手段上位,比如满宠,担任县令之后立即在公开场合声明,应支持高顺接受朝廷封王,并积极联络其他人,形成一个小圈子,并迅速壮大,华歆、毛阶、董昭等人加入;他们认为,只要高顺敢称王,便有可能会称帝,他们这些人便有从龙之功,就有迅速上位的机会;甚至有人支持高顺直接称帝,一步到位。

    高顺头脑清明,认为这都是他们的私心在作怪,对类似的事情一笑置之,不过高顺深深明白士族的危害,必须打压,时刻不能放松,稍有不慎,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田庄,最终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世家大族,渐成割据之势。

    特别是现行的推荐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