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 八方支援

    第一千零一章 八方支援 (第2/3页)

力调集得力团队,在军方帮助下,携带设备,发电机和油料,乘坐直升机突入灾区,架设临时基站。

    工兵团将四十余艘舟艇运到紫坪铺库区,开始架设通往震中的水上交通线。

    这条漕渡门桥长度将达两公里,载重达到八十吨,可以确保物资及时运到灾区!

    部队已经投入救灾的现役达到了九万五千多人,民兵预备役三万六千多人,出动军用运输机、直升机飞行近三百架次!

    当代中国短时间大规模集中投送军事力量和战备物资的能力,也让全世界小小的震惊了一把!

    国际社会也没有旁观,出于地球村民的义务和责任感,竞相援手。

    巨大的灾难面前,制度,党派和国家利益已渐次模糊。

    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派出了他们颇有经验的国际救援队。

    各方捐款纷至沓来。

    阿拉伯王室发言人宣布,国王和王储决定向中方捐赠五千万美元现金和一千万美元物资,共计约合人民币四点二亿元,帮助中国抗震救灾。

    日本政府,宣布五亿日元约四百八十万美元。

    德国政府向德国红十字会提供五十万欧元帮助中国救灾,BM集团向中国捐赠能满足二十五万人临时安置点需要的社区医院。

    泰国,老国王已然离世,但是除政府向中国政府捐款五十万美元外。国王的发展基金会和泰国新王各向中国捐款十万美元。

    还有印度,还有俄罗斯,还有英国……

    除此之外,国人也纷纷慷慨解囊。

    在Jack和唐建凯的倡导下,香港的慈善工作表现突出。

    其中和记李超人捐赠一点一亿元,少基唐三叔一亿元,这两个微妙的数字,让李君阁不由得啼笑皆非。

    在后续的时间里,立法会共拨捐款九十亿港元,民间捐款达一百三十亿港元。

    民建联一项民调显示,百分之九十五的港人曾为蜀州捐款!

    米国《纽约时报》也不由得发出感慨。

    “致命灾难,触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慈善热潮,特别是在新富和城市人当中。

    捐赠像潮水一样涌入,善款比中国去年全年募集到的都多。

    对于一个政府曾包办福利的社会来说,这次的捐赠令人瞩目。

    尽管向数百万无家可归者提供的援助主要还是由政府和军队提供,但这次,民众迅速组织自救,而不是坐等政府组织的救援工作。

    为灾难募捐的银行帐号不断在网络日志和手机上闪烁。

    献血中心挤满了前来捐血的民众,已开始要求市民预先登记方能献血……”

    ……

    当国内的媒体还沉浸在对地震细节的报道和对典型人物的挖掘和整理时,更多的西方媒体,已敏锐地感受到了大地震之后中国社会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民众极具想象力和饱含热情的各种自发救援活动。

    他们将这种现象总结为他们自己熟悉的一个名词——公民社会,并讶异于它在中国的产生。

    因地震而出现的志愿者大军,让西方民众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