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财政危机

    第十五章 财政危机 (第2/3页)

也就是在当时,朱大明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搞到银子,足够多的银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上崇祯皇帝的悲惨命运。

    对皇帝所说徐光启通州练兵的事情,他当然很清楚。他跟徐光启有交往,他手下一个很重要的幕僚孙元化,就是徐光启的弟子,也是徐光启推荐给他的人才。再加上他任过兵部尚书,并且督师蓟辽多年,对朝廷财政困难的情况要比很多人看得清,想得远。

    因此,接过皇帝的话头,孙承宗说道:“陛下,臣建议先屯田,就是考虑到朝廷财政困难,没有多余钱粮募兵给饷。只要陛下下旨,授臣招募流民、开垦荒山荒地之权,不需要太多的钱粮,臣就有办法为陛下先拉起一支新军。”

    看见皇帝有点心动,孙承宗接着说道:“要想国用充足,无非开源节流。臣闻陛下即位以来,宫中诸事皆省,朝中无不称道。如今臣有一策,虽然困难,但如果陛下一力行之,必能为朝廷减省一大笔钱粮,对于募民开垦、编练新军来说,想来也够了。”

    朱大明隐约猜到了孙承宗的对策,如今大明朝最大的一项开支,就是军饷,京营的军饷,辽东的军饷,以及九边的军饷,每年都占大明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官员的俸禄,宗室的俸禄。一旦遇上天灾人祸,需要赈济,朝廷就周转不开了。要想多节流,那就得从军饷上入手。

    然而,蓟辽的军饷本来就不够,如今肯定是不能再少了,九边的也不行,历史上崇祯皇帝就是因为裁减了九边的军饷,结果很多边镇的军卒哗变逃亡,最后加入流贼大军,而且成为了流贼中的骨干,本来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农民军,一下子变得强大起来,开始像一支军队了。

    所以,九边的军饷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要逐步增加。剩下的就是京营了,所谓京营就是京师三大营,也就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京营在初设时,绝对是天下强军中的精锐,但是屡经变迁之后,到了崇祯时期,所谓的京营已经基本上荒废了,三十多万的员额,实有的可能十万不到,在京勋贵家占役的占一部分,逃役的占一部分,吃空饷的占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占一部分,实际上能拉出来上阵的能有个十万,都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朱大明示意孙承宗接着说,结果孙承宗所说出来的,与他所猜测的基本一样,就是建议裁减京营员额,把本来就不存在的那部分裁掉,京营的员额少了,军饷也就少了,省下来足够孙承宗去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