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使者觐见

    第二七九章 使者觐见 (第2/3页)

阁和军机处的几位重臣,也都在座。

    他们几天前就已经听了理藩院的报告,也都看了理藩院代表大明朝廷签署的条约,没有人有不同意见。

    明朝的大臣虽然有不少读书读坏了脑筋的迂腐书呆子,但是其中视野开阔、智谋高深的大臣,也从来不缺。

    如今内阁和军机处中的这几位就是如此,没有一个是读书读坏了脑筋的迂腐之人。

    一些大臣不愿意朝廷对外用兵或者欺凌弱小,除了有自己儒家士大夫的某种奇怪情怀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明朝之前的对外用兵,除了白白耗费大明自己的钱粮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

    比如征服安南,军事上很成功,虽然死了不少人,但是毕竟是打下了来了,可惜的是与军事上的成功相伴的,却是政治统治上的失败。

    仅仅过了几十年,当初打下安南的那一辈人还活着,安南就因为土人不断的叛乱,而不得不被迫放弃。

    之前数十年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白白浪费了。

    还有永乐皇帝的五次北征,耗费了无数钱粮,战死了无数士卒,虽然每次都打胜仗,可是最终却没有在草原上能够采取有效的统治,即便是靠近长城一线的那些卫所,最终也都内迁京畿之地了。

    而那些当初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逃窜的北元势力,百十年后再一次崛起,又一次出现在长城的外面,最后不仅一次次兵临北京城下,而还俘虏了大明的皇帝。

    再说万历年的援朝抗倭之战,打了五六年,把朝鲜救了,把倭寇打走了,可是大明朝除了落得国困民穷、府库空虚之外,还得到了什么?

    这些历史上的教训,都是如今的明朝文官反对对外用兵的理由。

    这一次与朝鲜的这个条约,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而是不动声色地就签订了。

    若是公开出来,或许朝堂之上又要乱哄哄地闹上一番了。

    但是丑媳妇始终还是要见公婆的。如今朝鲜使者的到来,早已不是秘密,而且朝鲜使者的来意,也在金尚容、李廷龟等人的刻意渲染下,逐渐传开了。

    所以皇帝还是要召见朝鲜使者的,而且到了元旦大朝会的那一天,朝鲜的使者也是要作为藩国的朝贺使者上朝参拜的,更别说朝鲜国主还给大明皇帝献上了四位选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