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好消息和坏消息

    二百二十七、好消息和坏消息 (第2/3页)

的事儿,您和我说了,我也就在老太太那里给打掩护,如何?”

    这才算是有些像样的话儿,薛蟠点点头,笑眯眯的说道,“有鸳鸯姐姐这么一句话就够了。”

    薛蟠送走了鸳鸯,复又回到了外书房闲坐,处置了几件生意的事儿,其余的倒是也寻常,只是说这西北路上的盐引发卖之事儿,倒是有些小妨碍。

    原本按照薛蟠在两淮盐运衙门拿的西北行销的盐引,到西北任何一个大越朝所管辖的地方都是畅行无阻的,但是根据负责盐引这一块管事汇报的事情,在陇右边上有一处三清山的无名部落,不仅不接受薛蟠送发卖的盐,更是将薛家送过去的盐都扣下来了,只是没有杀人,将薛家的家丁伙计都赶了出去。

    这倒是让人奇怪了,须知这西北之地,地广人稀,交通来往不便,所以商贸也是不很方便,盐商们来回可以携带极多的货物和部落交换交易,没有一个部落是不欢迎商人的,特别是还能够提供每日必不可缺少的盐的盐商,按照道理来说是不会拒绝的。

    而且薛家可是有官府的身份的,官商勾结,咳咳,不是,是官商合作的薛家商号盐商还带着一些官场上的身份,只要是一片封儿送到当地官府去,官府是会即刻帮衬的,薛家作为皇商世家,薛蟠作为实权的京官(这是他不要脸自诩的说法),这点特权还是有的。

    为什么这个不知名的部落,居然敢如此自绝于大越朝,自绝于这商贸往来呢?真是有些令人想不通,那位管事坐镇京兆府,写信回来也说不清楚语焉不详,因为他不在陇右。

    陇右的话,薛蟠想着这地方,许是靠近羌族,亦或者是突厥?这都是搞不清楚的事儿,毕竟西北部落甚多,就算是见到穿什么衣服,也是搞不清楚是什么人。

    总不能让自己个亲自去吧?薛蟠叹气道,他吩咐张管家,“递片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