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历史相似性

    第144章 历史相似性 (第3/3页)

欧大陆,去往另一边,路上就得先死一批悍卒。

    这种出兵的规划,至少还得休养个多少年,国内真的太平了,器具发展的稍微有点意思了,在给大家找个共同的敌人,省的过多的内耗。

    劝降依旧是每日的基调,就算制造了数个大喇叭,嗓门高的人专门去喊,效果也许有,只不过需要时间。

    城内的士卒也都明白,现在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援军根本就没有,三面围满了汉军,而另一面也绝对有着许多汉军士卒。

    那大喇叭几乎每日都会宣扬汉军又攻下了魏地的哪里哪里,大汉动弹这么多年,不想在损人命,投降了,对谁都好。

    现在曹魏已经到了尽头,没必要为他陪葬啊,缴枪不杀。

    话是说出去了,关索无聊的时候在想,若是魏军真的肯投降,那自己杀了青州军的大小将领就行了,不一网打尽了,可惜魏军仍旧没有投降。

    在绝对实力面前,有些时候智谋的谋划,其实是无力回天的,只能让人感叹世事无常,更可对付司马懿与曹休的人又不是常人,皆是从一路厮杀过来,又有邓大胆在,青州覆灭。

    现在大魏的龙旗依旧在邺城上飘扬着,曹叡年纪轻轻,额前已经有了一缕白发,父皇突然染病仙逝,大魏就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时代。

    自从自己接手以来,无不战战兢兢的想要一统全国,可惜事情急转直下,大魏陷入困境,国都被破,各州郡被汉军分割开来,各自为战,结果被分而击破,再无破局之法。

    现在困守邺城不过是数年前曹军围困袁绍的翻版罢了。

    自己还能压制住众人想要投降的心思,谁都明白前路如何,只不过还在苦苦挣扎罢了,或者是刘备没有亲自来,给众人开出优厚的条件。

    针对这点,曹叡心中很是明白。

    只是曹叡不明白,刘备为何不亲自来邺城劝降众人,难不成他想把这灭国之功,按在某人的头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