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辽朝的奴隶制度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辽朝的奴隶制度 (第2/3页)

遵守大宋的律法,奉天水赵氏为正统,认自己这个皇帝!

    如此他么的生活才会更好,吃得饱,也能穿的暖,还能有工作可做,有工钱可拿,任何一个外族,无论是党项,女真,高丽,倭人,只要踏上了大宋的土地,都会不约而同的希望大宋繁荣,希望大宋强大。

    因为这些人很快就成为了大宋的一份子,而国强则民强的简单道理谁都懂!

    至于奴隶的问题,赵祯也考虑过,但却没有走上那条血腥的道路,一旦资本接触到了奴隶之后,所带来的好处是无法抵挡的,但理智和人性却会逐渐丧失,最终走上毁灭。

    为了国家的崛起,萧挞里采用了奴隶制度以挽救辽朝,这是一种极端的制度,因为奴隶的成本更久就不用去计算,若是奴隶庞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不用去管他们的死活。

    而现在,辽朝的重活,累活,脏活都是由奴隶去做的,奴隶在这个王朝完全没有地位,只要有一口饭吃,能活下去就是极好的了,而且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做劳役,没有休息,一旦生病,基本上就等于死亡。

    这让赵祯想起了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而眼下辽朝正在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虽然但也有奴隶,可这些奴隶都是罪囚发配的官奴,作为大宋劳动力的一种补充,这些人只要刑满释放后,还是可以消除奴籍的,当然有些罪大恶极之人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大宋律法已经规定,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而是作为服务关系存在的,他们虽然是仆从关系,但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大宋的律法也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

    而在辽朝却完全不相同,辽朝的律法不但不惩治这种可耻的行为,甚至大加鼓励,越多的奴隶获得的免税幅度也将不同,甚至还能获得朝廷的嘉奖。

    赵祯明白萧挞里为何要这么做,显然用这些外来人口大量弥补辽朝人口不足,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缺口,那些“高贵”的契丹人怎么会从事低贱的行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