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学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学 (第2/3页)

了清名,也让旁人觉得您并非是支持改制之人?”

    李若谷瞪了儿子一眼:“这事情是老夫说的算的,你看不出来官家是打定主意要改制的了,逆势而为实属不智,再说有舍才有得,刑部尚书,参知政事这两样是能轻易得到的,官家这是让老夫付出点代价交换而已!”

    “我等是改制的受益者,所以只能支持官家,朝中的大多数臣子也都是支持官家的,原因为何?就因为他们的名头上挂着尚书衔,六部尚书多是参知政事,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影响不大,有人甚至还能更进一步,谁不希望?现在看来官家是早已打算改制的,要不然也不会对中枢影响如此之小!”

    经过父亲的提醒,李赟也发现这个问题,细细算下,中枢官员是被影响最小的官员,官家可谓是早已准备好让中枢官员支持,这份谋划也太早了一点吧?

    可事实上李家父子猜错了,中枢之所以受到冲击小并不是赵祯早早谋划,而是因为他对官员的任命还是以实职出发,并且虚实结合,两府官员基本如此,并没有相差很多的职衔和差遣出现。

    相对与上了“贼船”的李家父子,赵祯却在宫中对自己的儿子赵旭讲解一下鲜为人知的东西,这是只有坐上君王或是储君宝座的人才能分享的学问。

    宝章殿中,天家的这对父子随意的坐着,宝章殿是皇宫中颇为偏僻的小殿,但赵祯觉得这里僻静,距离东宫又不远,便把这里划给赵旭作为书房一样的小宫殿。

    每日他也可以在宝章殿中和赵旭单独讲讲朝政之中的事情,这些事并非其他皇嗣能听的,也不是朝臣能讲清楚的,可以说这小小的宝章殿事实上是天家父子传承帝王智慧的地方。

    赵祯抿了口茶水,让茶香在嘴中缓缓扩散后,对稍显紧张的赵旭开口问到:“父皇的改制可是在朝中掀起不少的风波,你就没有什么见地?”

    赵旭皱眉想一想道:“儿臣不明白,既然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制度,为何要改变?”

    赵祯笑道:“这就对了,莫要紧张,心中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