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 (第2/3页)

开始了转型。

    契丹的贵族和统治者只看到了城市的不断出现,农田面积的不断增加,可他们却没有发现擅长骑射的契丹人也在逐渐消失。

    原本他们认为懦弱无能的读书人成为了家中的座上宾,席上客,并且无论有钱没钱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去读书。

    一时间契丹人原本拥有的许多特征被打乱,甚至是打散消失,但这时候已经无人去顾及这些,因为所有人眼睛中只有钱,每个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发家致富。

    即便是把孩子送去读书,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能赚更多的钱回来。

    整个契丹都出现了疯狂的商业风气,因为知道华夏汉室所走的弯路,知道大宋到了赵祯时才进行改变,于是身为女皇的萧挞里早早的提高了商人的地位,以至于商人在契丹能得到远远高于大宋的尊重。

    契丹的许多人都没发现,现在的契丹越来越像大宋了,城市变得越来越多,为了连同各个城市之间的贸易,也为了原材料的运输方便,契丹人效仿大宋在城池与城池之间建造了公路。

    这无疑是赵祯梦寐以求的事情,三年的时间里,松山州的水泥不知买的多少给契丹人,但赵祯却从未过问,甚至是下旨给己任王安石位置的州府官员,告诉他们契丹人要买多少水泥都行。

    松山州所需做的就是拿钱卖货,但唯独一点,不允许赊账,概不赊欠!

    因为赵祯知道萧挞里不是个省油的灯,绝不能让她看出来是自己故意卖给她水泥,让契丹有了大肆修建公路。

    契丹人修建公路当然好,建造的城池多更好,这些都是大宋所需要的,都是以后赵祯稳定草原统治所需要的,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完全能把草原隔成一块一块的,肢解开的草原有什么可担心的?

    草原看似很大,其实却也不大,没有人口的荒芜之地根本就不是草原,草原上需要的是人口,需要的是“乌拉乌拉”喊着号子的放牧人!

    可以说契丹人帮赵祯做了一切他想要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这就是萧挞里推崇一切模仿大宋的失败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