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变动

    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变动 (第2/3页)

官家法眼,一定要对官家说句话!”

    赵祯合上手札惊奇的问道:“什么话?”

    “官家所看之手札乃是因地制宜之结果,万不可生搬硬套强制而为,各地民风情况大有不同,正如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赵祯长叹一声:“颜寺卿果然思虑周全,朕今天见识到了,恨不能当面详谈。”

    一旁的巨大木箱引起赵祯的注意,指了指道:“这里面是何物?”

    薛向脸色悲痛的打开木箱,里面赫然是整整齐齐的书稿,“这便是家爷在各地为官时的随笔,也是这份手札的参照,家爷说了要让陛下一目了然,除去那些冗长的内容,便用了一年之功简其精要方成此札。”

    赵祯震惊的望着木箱又看了看手中小巧的手札,没想到薛颜为了让自己方便阅读不惜以一年之功整理。这对一个病重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也许薛颜就不会在回京短短一年便去世。

    一旁的彭七眼圈一红,连他这种厮杀汉都被薛颜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果每地官员都能有薛卿之半,我大宋吏治何愁不兴?”赵祯拿起手札放入小心的放入怀中感叹。

    手札的宝贵之处不光阐述了薛颜的经验,跟难能可贵的是提出了吏治的不足和地方行政的混乱。

    针对这一情况薛颜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方案,这几乎和后世的责任制相同,把知府知州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变成监管和总负责。

    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但为了中央集权又裁撤了太守,县令一职,变成了知府事,知县事。

    这对大宋的地方管理造成了阻碍,薛颜的手札中明确的提出地方衙门应该实现责任制,知府事和知县事总揽全局,这样才能高效的管理地方。

    薛颜的观点和赵祯的计划不谋而合,后世的公检法三方配合市政管理地方。

    而且大宋为了制衡地方长官实现中央集权,还设置了通判这个鸡肋的产物,别看他的地位在知州知府下面,可权利却很大,州府之政无不统治!地方上经常出现知州和通判相互参奏的事情。

    一把手和二把手相互怼还怎么管理好地方?

    第二日的视朝上赵祯宣布对地方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