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酒瓶包装

    第三十九章酒瓶包装 (第2/3页)

都感觉有些不太适应,恐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人接受!”宋义婉转道。

    虽然早知道会是这样,但听到宋义的话还是让甄乾心里哥顿一下,没想到烧酒在唐代认知度如此之低,恐怕还要想其他的办法才行。

    “宋伯可有什么好办法?”

    将烧酒提前推出来,本想多吸引一些人气,也能为即将开张的醉仙楼营造气氛,没想到市场反应非常平淡,自己还是小瞧了唐人对烧酒的接受程度。

    “这个……”,宋义犹豫道:“其实大郎的烧酒不错,味道也纯正,就是度数高了点,如果能再将度数降下来一点,恐怕会有更多人喜欢!”

    “这个我知道,但这种低度酒并非我现在能酿造出来的,而且度数一旦降低之后,口味也就发生了变化,和其他酒就没有了竞争力!”

    现在甄乾差不多能酿造出来三十多度的低度酒,但数量不多,蒸馏工艺酿造的酒大多在四十度左右,这也是和唐人常喝的十几度酒中间最大的差距,真要是一味的降低度数的话,自己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更主要的是,唐代低度酒酿造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各式各样口味的酒更是层出不穷,要是在低度酒市场上拼杀,能不能赚钱不知道,结仇是一定的。

    做生意和做人差不多,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自己的优势在于千年的经验和历史脉络的把握上,要正是在盘根细节上去斤斤计较、去和人拼杀,最后只能会铩羽而归。

    宋义也知道烧酒的定位,人有百样口就有百味,烧酒这几天也不是卖不出去,只是销售量没有预期的火爆,也许是名声不显的原因。

    “酒香也怕巷子深”,宋义安慰道:“我们酒楼还没有开张,知道烧酒的人不多,到时新式菜肴一旦推出,必然会轰动整个真定城,那是烧酒的名气就打出去了!”

    “也许吧!”甄乾讷讷道,站在酒楼二层往下看去,瞧见一个身穿皂衣的男子走到卖酒柜台前,将两个皮囊丢在柜台上,叫嚷道:“打一斗最烈的酒!”

    宋义的孙子充当店小二的角色,手脚麻利的给那男子灌了两斗烈酒,收了一斗的酒钱,急不可耐的喝了一口,然后便准备转身离去,甄乾急忙站在二楼出声道:“楼下这位官人请留步,可否上楼一叙?”

    楼下那男子听见声音抬头一瞧,看见甄乾时脸色一变,朝着楼上的甄乾颌首道:“原来是甄家大郎,我这就上来!”

    原来又是一个自己不认识的衙役,甄乾心中郁闷,没想到自己在真定城中的名气还不小。

    那衙役走上二楼,和众人打了一声招呼,甄乾客气的向衙役介绍宋义这个掌柜,自然不会说这酒楼和自己有关。

    “小人县衙正役梁二,不知甄郎唤我何事?”

    “是这样的,宋义是我家中仆人的远方亲戚,以后还请梁班头多多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