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蝗灾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百七十九章蝗灾 (第1/3页)

    唐代三十里设一驿站,鹿泉县距离真定百余里设有两座驿站,一行人经过一天的赶路在距离真定不到三十里的驿站停了下来,通常官府直接征用当地富户充当驿站的负责人,称“捉驿”制度。

    在捉驿制度下驿站的负责人称为驿将,听起来挺威风的,其实就是一名最低级的军官,也称驿吏,自然算不上有什么编制,属于徭役一种,百姓都唯恐避之不及。

    驿站建立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传递朝廷的文书和军报,来往的客商也都喜欢在此停留落脚,就是图一个安全。

    毕竟没多少商贾愿意在偏僻之处开设客栈,这和后世喜欢在主要干道上开店经商观念完全不同,就算官道上平时客流也很稀少,大多数都是往来穿梭的商贾,没事出门旅游走亲访友在唐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本门可罗雀的驿站门口横七竖八的躺着不少南下的流民,看见甄乾车马停靠在驿站门口,颤巍巍的直起身子想靠前讨一口饭吃,立即被护卫阻拦下来。

    “甄郎,这一路上的流民为什么越来越多?”

    藤原刷雄大发善心的散了一把铜钱,引起了流民的哄抢,一时间驿站门口鸡飞狗叫好不热闹。

    “天宝九年关中大旱,翌年河南蝗灾,今天北方大雪来的早,北方粮食歉收,可朝廷却没有减免税赋,这些人不逃难还能怎么样!”

    历史上开元、天宝年间气候温暖潮湿,平均温度要高于同期一度以上,这种气候显著的结果就是容易发现水旱灾害,而伴随着旱灾,蝗虫就会大量的繁殖,引发连锁效应。

    蝗虫在后世人眼里属于害虫,产卵很厉害,尤其是在干旱的环境里,蝗虫繁殖、生长发育更加有益,较干旱的季节里,土壤坚实含水量少,最适合他们产卵,而且干旱使得蝗虫能大量繁殖迅速生长,数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蝗灾。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之说,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灾害天谴说”,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现实政治的过失是有关联的,乃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这成为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